Header Ads

身體濕氣大,這樣敲一敲,推一推,非常有用!收了吧!

濕氣,一年四季都會沾上,尤其是經常一坐就一天的上班族更容易脾虛濕氣重,因此,久坐

的人,必須要學會“排濕”,如何“排濕”呢,下面介紹2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敲打京門穴


京門穴屬於膽經,但又是腎經的募穴;

也就是說京門穴是膽經上的補腎大穴,腎的元氣在這裡匯聚;建議大家每天隨時隨地用空心

拳頭輕輕敲打這裡,數量不限,越多越好!

"腎主水,為水髒",人體內水液的瀦留,分佈與排泄,主要靠腎氣的推動。

你時敲打,按揉艾灸都行,主要是刺激京門穴振奮腎的元氣。

元氣發、水道通、寒濕除!




方法二:推脾經

只要經常推一推三陰交及陰陵泉,濕毒就跑光光。

因為三陰交到陰陵泉這段屬於脾經,脾主運化,有運化水濕的作用!脾的功能正常,水濕就

不可能聚集。

具體方法如下:


三陰交穴開始向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是三條陰經的交叉點,可以調動肝、脾、腎這三條

經絡的氣血以通暢脾經。

然後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反复地推。


推的過程中,要去找最痛的點,這個點就是淤堵的部位。把它推到不疼了,這“脾經管道”

就打通了。脾經一通,多餘的水濕就會順暢地排出去了。

脾經是通過膀胱來排濕的,所以堅持推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小便增多,這就是排濕的表現。

大部分患者開始推這段會很疼,怕疼可以到專業的養生館做調理。

為了增強祛濕效果,配合艾灸,效果更好


艾灸有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季養生,經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濕健脾。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

的地方。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


6、解溪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灸法】溫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

讓艾灸事半功倍的中藥艾條!

在傳統三年陳艾的基礎上,加入山甲,當歸,川穹,丹參,益母草,乳香,牛膝,紅花,等

二十種草藥。艾條味足,功效區別於其他艾條:熱量足,滲透力強, 疼痛灸患處,寒症需

要灸肚臍和腎俞穴。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