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很多人都知道艾灸能強壯身體,治療疾病,但是對於許多上班族而言,每天堅持到醫院進行艾灸談何容易。難道自己就不能在家裡進行艾灸嗎?哪些疾病又是對應哪些穴位的呢?不要急,下面小編為你介紹艾炙的穴位有哪些,艾灸十大補血養生穴是什麼等相關內容。



一、天樞穴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中腹部,臍旁開兩寸。此穴位輸出的強盛之氣具有補充強化人體後天之氣的作用。常對天樞穴施灸,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二、血海穴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兩寸。此穴是人體脾血的歸聚之處,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屬女子生血之海。在血海穴施灸,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均有效,配合關元穴、三陰交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艾灸此穴同時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血海擅調婦科血病,是治療婦科血證及同血分有關的皮膚病的要穴。它能調血、理血、引血。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之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三陰交穴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彙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常對三陰交穴施灸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同時可起到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四、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胃臟精氣功能的聚焦點。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稱長壽穴。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的作用。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五、關元穴

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位於臍中下3寸。此穴是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艾灸關元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對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疾病效果顯著。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位於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隱白穴有統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距縫匠肌外側凹陷處。髀關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艾灸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顴弓下陷處,張口時隆起,閉口取穴。艾灸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艾灸時配合頰車穴、腎腧。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艾灸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艾灸穴位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活血)

九、期門穴

期門穴屬足厥陰肝經。位於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虛。艾灸此穴,對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門穴

章門穴足厥陰肝經。位於側腹部,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

艾灸章門及期門、足三里、內關,可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文章來源:養生中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