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胃部不舒服怎麼辦?按摩三穴位

遇到胃痛、胃酸、胃脹,許多人都會想到吃胃藥,其實除了藥物治療外,按摩也可以預防胃病。下面就教你按摩三個穴位,讓各種胃病無法侵入。




胃部不舒服按摩三穴位:

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5寸,和食管相對應,是食物進入胃的通道。按壓上脘穴,對人們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飽或者其他原因而導致的反胃、胃脹、嘔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臍上4寸處,佔據了胃的主體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對於促進胃的蠕動,治療胃脘痛、腹脹、泛酸等都有較好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臍上2寸處,胃和小腸的連接處,對應人體的小腸。下脘穴位於食物從胃進入小腸的關口,因此掌握著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權,對於食物在胃裡下不去導致的食穀不化、腹脹、胃痛、嘔吐以及胃炎、胃潰瘍、胃痙攣、胃擴張、腸炎等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而且,因為它在胃的下部,對於因為中氣不足導致的胃病、胃下垂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平時工作累了,或晚上吃完飯看電視時,都可以用手輕輕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調動它們的積極性,對於防治胃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按摩要因病而異

雖然按摩能治療包括內、外、婦、兒在內的很多疾病,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不適合做按摩的。患有急性損傷、局部水腫、局部炎症、開放型損傷(如骨折、破損等),以及嚴重的心髒病、高血壓、腎功能衰竭等疾病,都不要輕易嘗試按摩。

按摩力度要適中

在剛開始被按摩時,有的人會覺得疼,但感覺舒服,時間稍長,就覺得好像力度不夠了,舒服感也下降了。其實,這並不是力度變輕了,而是在較重的外力作用下,局部肌肉產生了疲勞,彈性減弱,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了。事實上,按摩作為一種外力,之所以能調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除了對相應的經絡和穴位的刺激外,還在於這種力到達實施部位的方式是柔和的,能為人體所適應和接受,起到良性調節的作用。

我國明代著名醫家張介賓就曾在《類經》中強烈抨擊施用蠻力的按摩者,並告誡人們不要誤認為手法力度一定要重,要產生疼痛才有效果。此外,其實在疼痛的急性發作期,特別是局部組織紅腫明顯者,盡量不要接受按摩,否則容易導致急性肌筋膜炎,加重病情,延長疼痛時間。

文章來源:一休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