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頸椎間盤突出引起手肩麻的治療妙方



在臨床上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比較複雜,得了頸椎間盤突出以後患者會出現頭暈、頸部疼痛以及視力模糊等,那麼頸椎間盤突出會導致手腳發麻的症狀嗎?

骨病專家指出: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出現手腳發麻的症狀,這時已經壓迫到神經,一定要抓緊時間進行治療。

檢查頸椎是否異常的方法:

1、按壓天宗穴膏肓穴,會沒反應,再按壓天髎穴,會感到手麻。如麻的部位在左側,站在患者的左側,雙手扶住患者的額頭和脖子,把頭向左側傾斜一下,患者立即會感到手麻,隨後再往右側傾斜頭部,這時就沒有感覺,這絕對是頸椎間盤突出。

2、只需按住頸椎就可以找出患病部位。用右手拇指把患者的頸椎由下至上逐一按一遍。患者感到脖子後側疼痛無比,麻的部位在左側,在頸椎左側找最疼的地方,這就是病根所在。然後在發麻的手中找出手背上的中渚穴、手腕外側的陽池穴、手腕外側的外關穴,並進行治療。


如果同時對肩部的天髎穴、天宗穴和膏肓穴也一起進行治療,異常骨位的痛症和手麻現象會立即消失。




天宗穴

位置: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貼在右肩膀二分之一處。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觸之處就是天宗穴。

操作:刺灸法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


膏肓穴

位置:

位於人體的背部,患者平坐床上,屈膝抵胸,前臂交叉,雙手扶於膝上,低頭,面額抵於手背,使兩肩胛骨充分張開,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指壓此穴,可以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按摩治療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操作:

刺灸法,斜刺0.5~0.8寸。膏肓灸法是中醫針灸學中一種傳統的特種灸法,對於風濕寒性關節痛很有用。

方法:先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十三壯;再使患者平臥,取氣海、足三里三穴,大艾炷各灸七壯。若需加灸至陰穴,則與灸膏肓穴同時進行,小艾炷兩側各七壯。每天一次,十五天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三天。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背部有主一身陽氣的督脈和貫穿全身的足太陽膀胱經。“背宜常暖”,歷代醫家在背部施行的擦背、搥背、刮痧、擔脊、拔火罐等多種保健養生方法,都有一定的功效。




天髎穴

位置:該穴位於人體的肩胛部,肩井穴與曲垣穴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中渚穴

位置:掌心向下,小指與無名指根間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主治:可治療目眩,站力時頭昏眼花, 耳鳴 , 肋間神經痛,後頸沉重感.該穴位為人體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操作:

用手按住中渚穴或者用食指和大拇指夾住首長,深呼吸後按壓,大約6秒後,緩慢吐氣再按壓.左右交替,各做5次.這樣效果很明顯。




陽池穴

位置: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主治: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痺等頭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女性手腳冰涼。

操作:直刺0.3-0.5寸。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炎等。配外關、曲池主治前臂疼痛麻木;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腫痛;配胃管下俞、脾俞、太谿主治糖尿病。


外關穴

位置:正坐或仰臥,俯掌,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主治:①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② 熱病。③脅肋痛,上肢痺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④瘰癧。

操作: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本文來自“ 中醫(微信號vipzyi ) ”,微信搜索:vipzyi,馬上關注,即可獲得更多實用靠譜的中醫穴位按摩知識內容

文章來源:每日一堂營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