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才是糖尿病發生的根本原因,而這幾個穴位就是調治“脾虛”的最好內藥
糖尿病在中醫裡屬於“消渴”範疇,我們古人對此病早有論述,《素問奇病論》載:“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這是黃帝與岐伯的一段對話,意思是,黃帝問岐伯:有的病人口中發甜,這是什麼病?是怎麼得的?岐伯回答道:這是由於食物的精氣向上氾濫,病名“脾癉”。
正常情況下,飲食到了胃以後,經過初步的消化,再由脾運化至全身。如果脾有熱,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症狀。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得了這種病的人平時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時間長了就轉成消渴了。
在這裡,“ 脾癉 ”類似於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島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如果防治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消渴,即臨床期糖尿病。
“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
中醫認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屬肺,主要表現為口渴多飲;中消屬胃,表現為多食善飢;下消屬腎,以多尿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現為口渴,平時多喝水才會感覺舒服一點,這是肺熱津傷所致。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按摩肺俞、合谷、魚際、三陰交等穴來進行調節。肺俞穴雖屬於膀胱經,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氣聚集的地方,對於調節肺臟有很好的功效。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找肺俞穴時,先低頭,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此處是第7頸椎的棘突,往下數3個這樣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兩邊1.5寸處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
魚際穴是肺經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大約相當於第1掌骨中點橈骨的赤白肉際處。
平時多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對血糖有很好的調節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熱,它的輸布津液的功能受損,便會引起胃燥津傷,脾陰虛耗,中焦脾胃運化就會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中消症狀。消谷善飢是中消典型的症狀。什麼是消谷善飢呢?它是由中焦熱盛所致的胃內食物消化快的症狀,也就是說你不停地吃,但老覺著餓。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燥熱傷胃、胃火熾盛所致。
《靈樞大惑論》載:“胃熱則消谷,谷消故善飢。”此時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身體減負,調理身體,修復疲憊不堪的脾胃。這時你的主食不能吃得過少(主食應當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體重等具體情況而定);平時要少食多餐,可將每天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也不要因為怕油膩而單純吃素,要做到葷素搭配。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平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法進行輔助治療。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調節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各自對應的脾和胃的功能。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 胸椎棘突下,旁開1.5 寸。胃俞穴在背下部,於第12 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線向左右兩側用食指、中指併攏量取2 橫指處即是此穴。
3、多尿
腎功能不好導致的糖尿病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多尿,我們可以通過多按摩腎俞穴、太谿穴、三陰交穴來調節腎的功能。
4、體重減少
由於胃的無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導致脾熱。胃熱、脾熱使人體代謝加快,導致人體消瘦、乏力。
靈樞針灸幫你係統學中醫!
↓↓↓
文章來源:紅杏林學院
這是黃帝與岐伯的一段對話,意思是,黃帝問岐伯:有的病人口中發甜,這是什麼病?是怎麼得的?岐伯回答道:這是由於食物的精氣向上氾濫,病名“脾癉”。
正常情況下,飲食到了胃以後,經過初步的消化,再由脾運化至全身。如果脾有熱,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症狀。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得了這種病的人平時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時間長了就轉成消渴了。
在這裡,“ 脾癉 ”類似於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島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如果防治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消渴,即臨床期糖尿病。
“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
中醫認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屬肺,主要表現為口渴多飲;中消屬胃,表現為多食善飢;下消屬腎,以多尿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現為口渴,平時多喝水才會感覺舒服一點,這是肺熱津傷所致。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按摩肺俞、合谷、魚際、三陰交等穴來進行調節。肺俞穴雖屬於膀胱經,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氣聚集的地方,對於調節肺臟有很好的功效。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找肺俞穴時,先低頭,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此處是第7頸椎的棘突,往下數3個這樣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兩邊1.5寸處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
魚際穴是肺經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大約相當於第1掌骨中點橈骨的赤白肉際處。
平時多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對血糖有很好的調節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熱,它的輸布津液的功能受損,便會引起胃燥津傷,脾陰虛耗,中焦脾胃運化就會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中消症狀。消谷善飢是中消典型的症狀。什麼是消谷善飢呢?它是由中焦熱盛所致的胃內食物消化快的症狀,也就是說你不停地吃,但老覺著餓。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燥熱傷胃、胃火熾盛所致。
《靈樞大惑論》載:“胃熱則消谷,谷消故善飢。”此時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身體減負,調理身體,修復疲憊不堪的脾胃。這時你的主食不能吃得過少(主食應當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體重等具體情況而定);平時要少食多餐,可將每天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也不要因為怕油膩而單純吃素,要做到葷素搭配。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平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法進行輔助治療。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調節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各自對應的脾和胃的功能。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 胸椎棘突下,旁開1.5 寸。胃俞穴在背下部,於第12 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線向左右兩側用食指、中指併攏量取2 橫指處即是此穴。
腎功能不好導致的糖尿病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多尿,我們可以通過多按摩腎俞穴、太谿穴、三陰交穴來調節腎的功能。
4、體重減少
由於胃的無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導致脾熱。胃熱、脾熱使人體代謝加快,導致人體消瘦、乏力。
靈樞針灸幫你係統學中醫!
↓↓↓
文章來源:紅杏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