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腰膝酸軟、脫髮、水腫,抓住這3點,簡單便捷補腎氣(保養脾胃)

腰膝酸軟、脫髮、水腫,抓住這3點,簡單便捷補腎氣(保養脾胃)
記得好幾位有名的創業者都提過“做事業到最後拼的就是體力”。腎氣足,則精力充沛;腎老則人老。那麼,如何更好地保護腎氣呢?看正文吧!





“感覺身體被掏空”是種怎樣的體驗?

不得不感概,年輕真好。充沛的精力,扛得住熬夜,睡一覺精力馬上被刷新了。年紀稍長,熬一晚夜,怎麼睡都只能恢復70%左右的精力,這一切源於充足的腎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補腎吧。

腰膝酸軟、脫髮、水腫,抓住這3點,簡單便捷補腎氣(保養脾胃)

補腎的誤區——補腎等於補陽

在中醫的範疇裡提到補腎,很多人會想到補陽,性功能。其實,補腎不等於補陽。

中醫理論認為腎藏精氣,對生長發育與生殖有重要作用。

《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少陰,通於冬氣。”

我們都知道,先天的精氣源於腎,孕育新生命,首先要母體腎精充足,所以不孕不育,從一定程度上說與腎精有著很大關係,但是生長發育與生殖只是腎功能的一部分。

腎主閉藏,這是它的特性,就是我們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都是從腎這裡“借走的”,也可以理解為調動,全部借完了就沒有了,人的生命就終止了。這樣說,很多人覺得不理解,覺得危言聳聽,覺得我們不呼吸了,生命才終止。

中醫有句話說“腎為氣之根,肺為氣之主”。呼吸是肺的主要工作,但是要以腎為根本,如果腎氣不足到一定程度,則會出現呼吸困難,就是腎過度消耗的結果。

腎還主水,腎還有個別稱叫“水髒”。



腎者水髒,主津液。——《素問·逆調論》



人體的水液代謝主要是腎來調節的。一個人出現了水腫,就是腎的蒸騰氣化無力,大量水液下注膀胱,排出體外,而出現的。

因此,長時間工作勞累過度產生的腰膝酸軟(其充在骨)、脫髮(其華在發)、水腫都是腎氣被調走,沒有得到補充,身體發出的信號。






補腎到底好不好

補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要能補上就算好事。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方法,不是直接補腎,而是通過補充氣血、補陰補陽,轉而化成腎精。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藥物有溫暖提振陽氣的作用,比如:附子、菟絲子、肉蓯蓉,這些藥物能夠入腎經,讓身體得到溫煦、濡養、發熱。

還有一些藥物通過生血來補益精髓,比如:熟地、山萸肉等等。

這些都不是直接把腎精補上了,而是需要身體來轉化的,然後以腎精的形式存在腎。

這裡出現一個詞叫轉化——如果後天之本脾胃養得好,這些藥物,還有我們日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轉化成腎精這種東西,被儲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再提取出來用。

看,人體的各種功能都是相關的,人體是一個整體,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就是中醫最基礎的整體觀念。

怎麼補腎方便又高效?

補腎除了吃中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點是:保養後天精氣,就是保養脾胃。

腎精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先天之精,父母給的,每個人出生就有。一個是後天之精,是通過後天脾胃運化而成存在腎臟。好好保養脾胃,脾的工作正常了,後天產生的氣血源源不斷的滋養腎和全身。腎中的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是融為一體的,




亂吃補腎效果不好

一提到補腎,很多人就以為吃羊寶,或者是牛鞭這些東西能以形補形,事實上這些東西吃到身體裡,不一定能起到補腎的目的。

要整體來看一個人的陰陽虛實,如果是虛就需要補,如果實就不能再補了,太過會上火。

所以,通過吃來補腎,需要遵醫囑的情況較多,醫生會辨證論治,有專業知識來判斷身體需要如何調理。比如:腎陰虛選左歸丸,腎陽虛選右歸丸。

補腎的簡便方法

既然不能亂吃補腎,有哪些方法可以簡便達到補腎的目的呢?

第一,保護脾胃之氣。這一點經常強調,少吃生冷,涼的食物。如果吃了涼的,可以多吃點生薑暖暖胃。

第二,通過艾灸來暖陽氣。艾灸產生的溫煦的力量可以使氣血運行起來,尤其是艾灸督脈,能夠使陽氣得到充分的補充,人的精神就會很好。

第三,膏藥貼敷。如同艾灸一樣,同屬於中醫外治手法,藥物直接作用在特定經絡以及穴位上,使腎氣得以補充,直接的穴位刺激,能緩解腎氣不足導致的疼痛不適。


一些賠補腎氣的穴位:

關元穴

關元穴可以培補元氣,引火歸元,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可以貼在這個位置。

腰膝酸軟、脫髮、水腫,抓住這3點,簡單便捷補腎氣(保養脾胃)

腎俞穴

腰膝酸軟、脫髮、水腫,抓住這3點,簡單便捷補腎氣(保養脾胃)

腎俞穴位於人體腰部,在第2腰椎處旁開1.5寸處(約兩開指)。是腎與外界天地溝通的通道,單獨在此處貼敷可以匯集膀胱經的經氣而直接補益腎氣,是個安全而簡便的補腎方法。




太谿穴

腰膝酸軟、脫髮、水腫,抓住這3點,簡單便捷補腎氣(保養脾胃)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說腎經的原氣大會於此。足三里穴也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谿穴相比,足三里穴偏重於補後天,太谿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谿穴開始。

人這一生,會經歷腎氣不足到腎氣足,再到腎氣不足,再到腎氣枯竭而亡這個過程。腎氣是我們生存的根本,減少慾望,淡泊寧靜,使腎精消耗慢點,才是養神的法門。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