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多按這些穴位,等於吃“救心丸”(中暑)
盛夏到,很多人感覺不舒服。
尤其是需要戶外作業,或身體適應能力較差,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症狀,輕則體感無力、口渴、胸悶等,重則頭暈、耳鳴、體溫升高、大汗淋漓、嘔吐,更有嚴重者,可發展至昏迷、抽搐、高溫(40攝氏度)等症狀。
這就是不同程度的中暑了。
中暑在中醫叫“發痧”,是暑熱之邪乘虛而入所致。輕則暑熱夾濕鬱於肌表,重則暑熱燔灼,蒙蔽心包而發病,且發病驟急。
如果在戶外活動時,暑熱難耐,或者發生中暑,都可用簡易的刮痧來解除。
取合谷、內關、曲池、大椎4穴
合谷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虎口上,拇指尖處。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約三橫指寬),兩肌腱之間。
曲池穴:曲肘成90度,肘彎橫紋末端處。
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低頭伸手摸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就是第七頸椎,往下推到凹陷處。
就近取材,施行刮痧
在上述穴位處(大致定位即可。)塗抹刮痧油,用刮痧板以約45度角從上往下刮拭,每穴3~5分鐘,以出痧為度(不強求出痧)。
若隨身沒有攜帶刮痧板、刮痧油,可用梳子、勺子、玉飾等鈍圓物品代替刮痧板,用食用油、潤乳油、潤乳露或清水,代替刮痧油。
胃腸道不適,加“足三里”
足三里:同側手掌張開,虎口圍住髕骨外上緣,其餘四指向下,中指指尖處即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尤其是需要戶外作業,或身體適應能力較差,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症狀,輕則體感無力、口渴、胸悶等,重則頭暈、耳鳴、體溫升高、大汗淋漓、嘔吐,更有嚴重者,可發展至昏迷、抽搐、高溫(40攝氏度)等症狀。
這就是不同程度的中暑了。
中暑在中醫叫“發痧”,是暑熱之邪乘虛而入所致。輕則暑熱夾濕鬱於肌表,重則暑熱燔灼,蒙蔽心包而發病,且發病驟急。
如果在戶外活動時,暑熱難耐,或者發生中暑,都可用簡易的刮痧來解除。
取合谷、內關、曲池、大椎4穴
合谷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虎口上,拇指尖處。
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約三橫指寬),兩肌腱之間。
曲池穴:曲肘成90度,肘彎橫紋末端處。
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低頭伸手摸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就是第七頸椎,往下推到凹陷處。
就近取材,施行刮痧
在上述穴位處(大致定位即可。)塗抹刮痧油,用刮痧板以約45度角從上往下刮拭,每穴3~5分鐘,以出痧為度(不強求出痧)。
若隨身沒有攜帶刮痧板、刮痧油,可用梳子、勺子、玉飾等鈍圓物品代替刮痧板,用食用油、潤乳油、潤乳露或清水,代替刮痧油。
胃腸道不適,加“足三里”
足三里:同側手掌張開,虎口圍住髕骨外上緣,其餘四指向下,中指指尖處即是。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