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五月,9個症狀看你是否中毒(濕熱之毒、寒濕之毒)
陰曆五月,古人稱之為“毒五月”,在這個月裡,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這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中醫將農曆五月視為多事之秋,人們務必端容肅己,嚴禁殺生,行淫,否則嚴重傷身損氣耗精元。
中醫認為五月赤日流火,陽氣在表,易耗損陰精,胃中虛冷,病邪叢生,《傷寒論》“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五月時節要靜養,與自然和諧平定,應節制嗜欲,食物清淡,減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補腎。
古人所說的「天地交泰」就是天氣寒熱交接的過程,這個時候天氣會猝不及防地暴熱起來,在中醫裡熱多則屬毒,人的身體也容易出現一些病症,又因五月各種蛇蟲蜈蚣蝎子等出來,所以叫「毒五月」。
1
毒五月的由來已久
早在屈原時代之前,五月便被稱之為“惡月”“毒月”“死月”,並產生過許多與此有關的禁忌和辟邪措施。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
《黃帝內經》中,通過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的方式,指出了性生活的忌日。
素女說:“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氣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特別是性慾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陽,真陽一失,命不久也! ”
《史記•盂嘗君列傳》則記有孟嘗君因是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嬰命其母放棄撫養,後者不忍殺子偷偷養大,才有了後來的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
司馬貞作《史記索隱》引《風俗通》:“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孟嘗君是屈原同時代人,可見關於五月是惡月的觀念及禁忌早在屈原時代之前就已存在。
為了辟邪攘災,先民們生髮出了眾多的民俗事象,例如五彩絲系臂,沐蘭湯,飲雄黃、菖蒲和艾酒,祭粽和食粽(角黍),插艾葉,制艾人蒲人,插佩蒲龍艾虎,制蒲劍、蓬鞭、蒜拳,掛虎飾,貼五毒符,穿五毒衣,龍舟競渡,採藥製藥,踏百草鬥百草,煉劍鑄鏡,拔河射柳等。
2
毒五月,容易中什麼「毒」
毒五月最容易中「濕熱之毒」和「寒濕之毒」!
這個月橫跨芒種、夏至、小暑這三個節氣,正是陽氣最旺的一個月,暑熱、濕氣也越來越重,給人感覺就像蒸桑拿,又潮濕又悶熱,所以容易有濕熱之毒;
但我們身體內部反而是虛寒的。《傷寒論》裡記載:「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复衣」。
這個月人體陽氣向外走,體內臟腑的陽氣反而變虛了,尤其是脾胃,特別容易受寒濕之氣侵襲。
3
9個症狀看你是否中毒
濕邪本來就最頑固、最粘滯,與熱勾結在一起,就成了讓人不爽的濕熱毒。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說明你中了「濕熱之毒」
1.皮膚問題
毒五月,皮膚特別容易長痘、濕疹、痱子、疥瘡皰疹之類的,《黃帝內經》上是這樣說的:「汗出見濕,乃生痤痱」 。
這裡的痤,就是痤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痘痘、粉刺;痱就是痱子。
意思是出汗的時候,汗孔張開,遇到濕邪的侵襲,鬱積在肌膚,就容易生成痘痘、疥瘡、痱子;
如果再加上晚睡熬夜、愛吃燒烤、煎炸、甜食、油膩的食物,脾胃積熱,外部濕熱+內部濕熱,就會臉上油膩光亮,痘痘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甚至有膿包;有些人還會長濕疹等。
2.脾胃問題
口臭口苦,腹脹、胃口不好,大便乾結或者大便粘馬桶,舌苔黃膩。這些都是濕熱滯留在脾胃的原因。
平時脾胃虛弱,或者飲食不注意傷了脾胃,導致氣機不能「脾升胃降」,該上的不上,該下的不下,所以會出現以上症狀。
3.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問題
尿黃而且味道重,尿頻尿急尿痛,女人白帶多而黃,男人陰囊潮濕。
這些屬於濕熱淤積在下焦,引發一些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問題,比如女生容易白帶多而黃,甚至引發尿道炎、婦科炎症;男生陰囊潮濕不爽。
4.早晨起來頭髮蒙、頭重、身體沉重乏力
這是濕熱之氣使身體氣機流通不暢,清陽不升,所以頭重頭蒙;濕氣重濁,往下走,所以身體沉重,尤其是下半身。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說明你中了「寒濕之毒」
容易中寒濕之毒,一方面是因為五月我們體表陽氣旺、內臟虛冷,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貪涼。
天一熱,空調房裡吃西瓜、涼拌水果蔬菜沙拉、24小時吹空調,長期如此傷了脾胃、傷了一身之陽氣.
1.腹瀉、上吐下瀉、胃冷胃痛、食慾不好、舌苔白膩
這也叫胃腸型感冒, 主要發生在夏天,是脾胃寒濕重的一種表現。
2.身體懶、冷、痛
人懶動沒活力、怕冷、手腳涼、肩頸腰背冷痛,女生宮寒痛經、月經推遲、血塊多、顏色暗黑。
這是寒濕之邪,耗傷了陽氣,出現陽氣不足、火力不夠,既無法抵禦外界寒濕,又無力排出體內寒濕的原因。
3.容易感冒、流清鼻涕、過敏性鼻炎
因為脾胃虛寒,氣血供應不足,引起肺氣虛,所有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感冒、流清鼻涕、過敏性鼻炎。
4.容易上火、反复的口腔潰瘍
因為中焦陽氣不足、氣機不通,導致上熱下寒,上下水火不能交融,而且火越滅,反而越大。
5.容易拉肚子、腹部肥胖難減
吃寒涼的,或一冷一熱的食物,或肚子受涼,很容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有啤酒肚、小肚腩,而且很不好減。
這都是因為脾胃寒濕重,沒有足夠的溫度和力量把吃進去的食物腐熟、消化吸收。而且脾胃虛寒,身體啟動保護機制,給脾胃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這被子就是脂肪。
4
做好六件事,解濕熱之毒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熱之毒並不好解,如油入面。要解濕熱之毒,一定要做好這5件事,從源頭上阻斷:
1.不熬夜不吃夜宵
保證睡眠對排濕熱非常重要,而且晚上讓脾胃休息也可以減少脾胃濕熱;
2.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飲食清淡一些,少肉多素,多吃青綠色蔬菜,有養肝、清熱解毒、利濕利尿的功效,比如菠菜、青菜、西蘭花、芹菜、青豆、豇豆、油麥菜等。
3.每天堅持快走:活化氣血、增加水分代謝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都會造成濕留體內。而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快走、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都是很不錯的方法。最簡單易行的,莫過於每天堅持快走,走上40~60分鐘,就能幫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4.通膀胱經,是解濕熱之毒的利器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貫穿我們整個身體,有67個穴位,後背的膀胱經掌控著人體的多個臟器的排毒功能,而且膀胱經是統領一身的陽氣,陽氣足,也有利於祛濕,就像霧氣在太陽出來就散開了一樣。
所以,夏天照顧好你的膀胱經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要讓它堵住了,有條件的可以經常讓人按摩一下背部膀胱經,從上往下按,夏天也可常在膀胱經上刮痧、拔罐、走罐,膀胱經通了,能排毒散瘀、驅寒散熱,還有助於陽氣升發,對排濕熱之毒非常有效。但不適合陽虛怕冷、氣血很虛的人。
這類人可以經常做後背撞牆、瑜伽體前屈、搖籃式等動作,均有疏通膀胱經的功效。
>>>>背部撞牆法
方法:練習時,背對一平整牆面,自然站立,離牆15~20公分站立,全身自然放鬆,自然後傾,用肩胛骨以下接觸牆面,然後自然彈起。身體撞擊時,張嘴自然吐氣,不可憋氣。每日可練習三次,每次五分鐘,切忌飽食時練習。
背部撞牆法雖然很簡單,但在鍛煉過成中也應該注意做到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先撞擊5~10分鐘,漸漸地增加到30分鐘左右,撞擊到背部已明顯發熱,這時背部的各個穴位及其所屬的髒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養。
這種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紀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鐘,而對患有嚴重心髒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柱病、內臟下垂、血壓過高晚期腫瘤等症的病人,則不宜用此法鍛煉。
撞擊背部時,有少數人會有頭暈、頭脹、頭痛等不適感覺,這是人體經絡調整的正常現像不要擔心,只要酌情控制撞擊的時間及力度,這些症狀會漸漸地消失。
>>>>瑜伽體前屈
方法:兩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正視前方。吸氣,雙臂自身體兩側慢慢升起,當手抬向頂部時,手掌轉向前方,兩臂平行,呼氣,同時上身慢慢向下,兩手掌盡量觸地。
當手實在不能再往下時,停止呼氣,屏住呼吸,保持這個姿勢6-8秒鐘。然後開始吸氣並回復到原來的姿勢。至少重複15次。
越是夠不到,越說明你的毒素堆積的多,但是不要著急,也不要用蠻力,只要大腿後側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覺就可以了,否則容易拉傷韌帶。
>>>>搖籃式
先身體平躺,彎曲雙腿,雙手抱住小腿,前後搖擺。
① 併腿屈膝坐在地上,兩手環抱住小腿,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一節一節觸及地面,剛開始腳不用越過頭,多做幾下後再視身體狀況而定,滾到胸椎、頸椎、腳尖朝上,漸漸地雙腳越過頭,腳打直腳尖著地。
② 躺在地上,兩腳屈膝,兩手環抱住小腿,抬頭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胸椎一節一節碰觸地面,如此前後滾過來滾過去。要看自己身體狀況,做不到不能太勉強。
滾背法能夠矯正脊柱、刺激背部穴位!不但能夠治療頸椎病、胸椎病、腰椎病,還能解決數十種和脊柱相關的慢性病!
每天下午3~5點,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通過縱向和橫向拉伸後背肌筋膜,給予膀胱經良性刺激,更好地發揮其生理作用。
5.按揉承山穴:祛除體內濕氣最佳穴位
承山穴是祛除體內濕氣的最佳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方法:承山穴按上去會比較酸痛,所以手法一定要輕柔,以感覺到酸、麻、腫、脹才會有效,然後再加重手法。每天可點按1-2次,每次10-20分鐘,點按時由輕到重,力量均勻。
6艾草生薑祛寒濕
艾草可以說是寒濕之毒的剋星,它一出馬,寒濕之毒無處躲藏。
艾葉泡腳泡澡,可以驅寒濕、活氣血;用艾草精油按摩,可以溫經驅寒、行氣活血;用艾葉煮粥、做艾葉糍粑,可以驅寒暖宮、溫補脾腎;用艾草做成熱敷包或熱灸貼,可以溫通經絡、驅寒止痛。
不過艾灸才是能量最強大的,艾葉本有逐寒濕之功,藉著一股熱力可深達肌肉血脈,有驅寒邪、補元陽、通經絡、調正氣中,最適合我們這些過度透支身體的現代人了。
有寒濕毒的人,在夏至到三伏這段時間,保持每週3次艾灸,可以很好的排出寒濕之毒,穴位可選擇大椎穴、神闕穴、足三里、關元、命門,每次選擇2~3個穴位就可以。
大椎穴:低頭,頸後最高起的骨頭下邊就是大椎穴。
神闕穴: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也就是肚臍眼兒。
足三里:它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
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即4指處。
命門:命門穴位於腰部後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
快速準確命門穴的簡易方法:以肚臍為基準,水平環繞腰部一周,與肚臍對應的后腰中點處即為命門。
除了艾草能排寒濕之毒,姜也是很好的驅寒濕、溫脾胃的藥。
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堅持夏天食用醋泡薑,每天上午三片。
夏天吃醋吃薑,不僅可以驅脾胃寒濕,還可以補陽氣而不上火。因為用醋泡過的生薑,不僅能把生薑散寒濕、暖脾胃的作用發揮極致,又藉助醋的收斂作用溫補陽氣而不上火,簡直勝過補藥。
1、生薑洗淨晾乾水分。把生薑切成薄片,去掉皮可以更好地幫助姜入味,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在姜上切出幾個刀口。最好使用鮮薑,鮮薑有非常好的藥用功效,還可以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消化。薑片不能切得太厚,太厚了後期的浸泡不容易入味,一定要切得均勻。
2、取一個瓶子或其他可以密封的容器,放入生薑,倒入米醋。醋要選用原香醋,如果用醋精和勾兌醋則起不到中醫所講的作用。
3、把切好的薑放到瓶子裡,隨後把醋倒入瓶裡,注意瓶子一定要洗乾淨,瓶子裡面不能有油,以免生薑變質。醋一定要沒過薑片,不能讓薑片露出來,隨後把這瓶用醋泡的薑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裡儲存。
4、蓋上蓋子,密封結實。一周以後就可以食用,每天吃2~4片鮮薑,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
5、建議早飯的時候可以泡薑就著小米粥吃。泡過的子薑口感脆嫩,入口有一絲絲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調和在一起,簡單,清爽。長期服用,可以益壽延年。
有了這些方法,就像給毒五月求了個護身符,只要你好好利用這些護身符,一定可以元氣滿滿的面對毒五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
中醫認為五月赤日流火,陽氣在表,易耗損陰精,胃中虛冷,病邪叢生,《傷寒論》“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五月時節要靜養,與自然和諧平定,應節制嗜欲,食物清淡,減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補腎。
古人所說的「天地交泰」就是天氣寒熱交接的過程,這個時候天氣會猝不及防地暴熱起來,在中醫裡熱多則屬毒,人的身體也容易出現一些病症,又因五月各種蛇蟲蜈蚣蝎子等出來,所以叫「毒五月」。
1
毒五月的由來已久
早在屈原時代之前,五月便被稱之為“惡月”“毒月”“死月”,並產生過許多與此有關的禁忌和辟邪措施。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
《黃帝內經》中,通過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的方式,指出了性生活的忌日。
素女說:“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氣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特別是性慾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陽,真陽一失,命不久也! ”
《史記•盂嘗君列傳》則記有孟嘗君因是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嬰命其母放棄撫養,後者不忍殺子偷偷養大,才有了後來的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
司馬貞作《史記索隱》引《風俗通》:“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孟嘗君是屈原同時代人,可見關於五月是惡月的觀念及禁忌早在屈原時代之前就已存在。
為了辟邪攘災,先民們生髮出了眾多的民俗事象,例如五彩絲系臂,沐蘭湯,飲雄黃、菖蒲和艾酒,祭粽和食粽(角黍),插艾葉,制艾人蒲人,插佩蒲龍艾虎,制蒲劍、蓬鞭、蒜拳,掛虎飾,貼五毒符,穿五毒衣,龍舟競渡,採藥製藥,踏百草鬥百草,煉劍鑄鏡,拔河射柳等。
2
毒五月,容易中什麼「毒」
毒五月最容易中「濕熱之毒」和「寒濕之毒」!
這個月橫跨芒種、夏至、小暑這三個節氣,正是陽氣最旺的一個月,暑熱、濕氣也越來越重,給人感覺就像蒸桑拿,又潮濕又悶熱,所以容易有濕熱之毒;
但我們身體內部反而是虛寒的。《傷寒論》裡記載:「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复衣」。
這個月人體陽氣向外走,體內臟腑的陽氣反而變虛了,尤其是脾胃,特別容易受寒濕之氣侵襲。
3
9個症狀看你是否中毒
濕邪本來就最頑固、最粘滯,與熱勾結在一起,就成了讓人不爽的濕熱毒。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說明你中了「濕熱之毒」
1.皮膚問題
毒五月,皮膚特別容易長痘、濕疹、痱子、疥瘡皰疹之類的,《黃帝內經》上是這樣說的:「汗出見濕,乃生痤痱」 。
這裡的痤,就是痤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痘痘、粉刺;痱就是痱子。
意思是出汗的時候,汗孔張開,遇到濕邪的侵襲,鬱積在肌膚,就容易生成痘痘、疥瘡、痱子;
如果再加上晚睡熬夜、愛吃燒烤、煎炸、甜食、油膩的食物,脾胃積熱,外部濕熱+內部濕熱,就會臉上油膩光亮,痘痘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甚至有膿包;有些人還會長濕疹等。
2.脾胃問題
口臭口苦,腹脹、胃口不好,大便乾結或者大便粘馬桶,舌苔黃膩。這些都是濕熱滯留在脾胃的原因。
平時脾胃虛弱,或者飲食不注意傷了脾胃,導致氣機不能「脾升胃降」,該上的不上,該下的不下,所以會出現以上症狀。
3.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問題
尿黃而且味道重,尿頻尿急尿痛,女人白帶多而黃,男人陰囊潮濕。
這些屬於濕熱淤積在下焦,引發一些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問題,比如女生容易白帶多而黃,甚至引發尿道炎、婦科炎症;男生陰囊潮濕不爽。
4.早晨起來頭髮蒙、頭重、身體沉重乏力
這是濕熱之氣使身體氣機流通不暢,清陽不升,所以頭重頭蒙;濕氣重濁,往下走,所以身體沉重,尤其是下半身。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說明你中了「寒濕之毒」
容易中寒濕之毒,一方面是因為五月我們體表陽氣旺、內臟虛冷,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貪涼。
天一熱,空調房裡吃西瓜、涼拌水果蔬菜沙拉、24小時吹空調,長期如此傷了脾胃、傷了一身之陽氣.
1.腹瀉、上吐下瀉、胃冷胃痛、食慾不好、舌苔白膩
這也叫胃腸型感冒, 主要發生在夏天,是脾胃寒濕重的一種表現。
2.身體懶、冷、痛
人懶動沒活力、怕冷、手腳涼、肩頸腰背冷痛,女生宮寒痛經、月經推遲、血塊多、顏色暗黑。
這是寒濕之邪,耗傷了陽氣,出現陽氣不足、火力不夠,既無法抵禦外界寒濕,又無力排出體內寒濕的原因。
3.容易感冒、流清鼻涕、過敏性鼻炎
因為脾胃虛寒,氣血供應不足,引起肺氣虛,所有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感冒、流清鼻涕、過敏性鼻炎。
4.容易上火、反复的口腔潰瘍
因為中焦陽氣不足、氣機不通,導致上熱下寒,上下水火不能交融,而且火越滅,反而越大。
5.容易拉肚子、腹部肥胖難減
吃寒涼的,或一冷一熱的食物,或肚子受涼,很容易拉肚子或大便不成形;有啤酒肚、小肚腩,而且很不好減。
這都是因為脾胃寒濕重,沒有足夠的溫度和力量把吃進去的食物腐熟、消化吸收。而且脾胃虛寒,身體啟動保護機制,給脾胃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這被子就是脂肪。
4
做好六件事,解濕熱之毒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熱之毒並不好解,如油入面。要解濕熱之毒,一定要做好這5件事,從源頭上阻斷:
1.不熬夜不吃夜宵
保證睡眠對排濕熱非常重要,而且晚上讓脾胃休息也可以減少脾胃濕熱;
2.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飲食清淡一些,少肉多素,多吃青綠色蔬菜,有養肝、清熱解毒、利濕利尿的功效,比如菠菜、青菜、西蘭花、芹菜、青豆、豇豆、油麥菜等。
3.每天堅持快走:活化氣血、增加水分代謝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都會造成濕留體內。而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快走、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都是很不錯的方法。最簡單易行的,莫過於每天堅持快走,走上40~60分鐘,就能幫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4.通膀胱經,是解濕熱之毒的利器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貫穿我們整個身體,有67個穴位,後背的膀胱經掌控著人體的多個臟器的排毒功能,而且膀胱經是統領一身的陽氣,陽氣足,也有利於祛濕,就像霧氣在太陽出來就散開了一樣。
所以,夏天照顧好你的膀胱經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要讓它堵住了,有條件的可以經常讓人按摩一下背部膀胱經,從上往下按,夏天也可常在膀胱經上刮痧、拔罐、走罐,膀胱經通了,能排毒散瘀、驅寒散熱,還有助於陽氣升發,對排濕熱之毒非常有效。但不適合陽虛怕冷、氣血很虛的人。
這類人可以經常做後背撞牆、瑜伽體前屈、搖籃式等動作,均有疏通膀胱經的功效。
>>>>背部撞牆法
方法:練習時,背對一平整牆面,自然站立,離牆15~20公分站立,全身自然放鬆,自然後傾,用肩胛骨以下接觸牆面,然後自然彈起。身體撞擊時,張嘴自然吐氣,不可憋氣。每日可練習三次,每次五分鐘,切忌飽食時練習。
背部撞牆法雖然很簡單,但在鍛煉過成中也應該注意做到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先撞擊5~10分鐘,漸漸地增加到30分鐘左右,撞擊到背部已明顯發熱,這時背部的各個穴位及其所屬的髒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養。
這種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紀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鐘,而對患有嚴重心髒病、尚未明確診斷的脊柱病、內臟下垂、血壓過高晚期腫瘤等症的病人,則不宜用此法鍛煉。
撞擊背部時,有少數人會有頭暈、頭脹、頭痛等不適感覺,這是人體經絡調整的正常現像不要擔心,只要酌情控制撞擊的時間及力度,這些症狀會漸漸地消失。
>>>>瑜伽體前屈
方法:兩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垂放在身體兩側,正視前方。吸氣,雙臂自身體兩側慢慢升起,當手抬向頂部時,手掌轉向前方,兩臂平行,呼氣,同時上身慢慢向下,兩手掌盡量觸地。
當手實在不能再往下時,停止呼氣,屏住呼吸,保持這個姿勢6-8秒鐘。然後開始吸氣並回復到原來的姿勢。至少重複15次。
越是夠不到,越說明你的毒素堆積的多,但是不要著急,也不要用蠻力,只要大腿後側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覺就可以了,否則容易拉傷韌帶。
>>>>搖籃式
先身體平躺,彎曲雙腿,雙手抱住小腿,前後搖擺。
① 併腿屈膝坐在地上,兩手環抱住小腿,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一節一節觸及地面,剛開始腳不用越過頭,多做幾下後再視身體狀況而定,滾到胸椎、頸椎、腳尖朝上,漸漸地雙腳越過頭,腳打直腳尖著地。
② 躺在地上,兩腳屈膝,兩手環抱住小腿,抬頭收腹拱背,身體往後從尾椎、腰椎、胸椎一節一節碰觸地面,如此前後滾過來滾過去。要看自己身體狀況,做不到不能太勉強。
滾背法能夠矯正脊柱、刺激背部穴位!不但能夠治療頸椎病、胸椎病、腰椎病,還能解決數十種和脊柱相關的慢性病!
每天下午3~5點,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通過縱向和橫向拉伸後背肌筋膜,給予膀胱經良性刺激,更好地發揮其生理作用。
5.按揉承山穴:祛除體內濕氣最佳穴位
承山穴是祛除體內濕氣的最佳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方法:承山穴按上去會比較酸痛,所以手法一定要輕柔,以感覺到酸、麻、腫、脹才會有效,然後再加重手法。每天可點按1-2次,每次10-20分鐘,點按時由輕到重,力量均勻。
6艾草生薑祛寒濕
艾草可以說是寒濕之毒的剋星,它一出馬,寒濕之毒無處躲藏。
艾葉泡腳泡澡,可以驅寒濕、活氣血;用艾草精油按摩,可以溫經驅寒、行氣活血;用艾葉煮粥、做艾葉糍粑,可以驅寒暖宮、溫補脾腎;用艾草做成熱敷包或熱灸貼,可以溫通經絡、驅寒止痛。
不過艾灸才是能量最強大的,艾葉本有逐寒濕之功,藉著一股熱力可深達肌肉血脈,有驅寒邪、補元陽、通經絡、調正氣中,最適合我們這些過度透支身體的現代人了。
有寒濕毒的人,在夏至到三伏這段時間,保持每週3次艾灸,可以很好的排出寒濕之毒,穴位可選擇大椎穴、神闕穴、足三里、關元、命門,每次選擇2~3個穴位就可以。
大椎穴:低頭,頸後最高起的骨頭下邊就是大椎穴。
神闕穴: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也就是肚臍眼兒。
足三里:它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
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即4指處。
命門:命門穴位於腰部後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
快速準確命門穴的簡易方法:以肚臍為基準,水平環繞腰部一周,與肚臍對應的后腰中點處即為命門。
除了艾草能排寒濕之毒,姜也是很好的驅寒濕、溫脾胃的藥。
脾胃虛寒的人可以堅持夏天食用醋泡薑,每天上午三片。
夏天吃醋吃薑,不僅可以驅脾胃寒濕,還可以補陽氣而不上火。因為用醋泡過的生薑,不僅能把生薑散寒濕、暖脾胃的作用發揮極致,又藉助醋的收斂作用溫補陽氣而不上火,簡直勝過補藥。
1、生薑洗淨晾乾水分。把生薑切成薄片,去掉皮可以更好地幫助姜入味,如果想效果更好,可以在姜上切出幾個刀口。最好使用鮮薑,鮮薑有非常好的藥用功效,還可以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消化。薑片不能切得太厚,太厚了後期的浸泡不容易入味,一定要切得均勻。
2、取一個瓶子或其他可以密封的容器,放入生薑,倒入米醋。醋要選用原香醋,如果用醋精和勾兌醋則起不到中醫所講的作用。
3、把切好的薑放到瓶子裡,隨後把醋倒入瓶裡,注意瓶子一定要洗乾淨,瓶子裡面不能有油,以免生薑變質。醋一定要沒過薑片,不能讓薑片露出來,隨後把這瓶用醋泡的薑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裡儲存。
4、蓋上蓋子,密封結實。一周以後就可以食用,每天吃2~4片鮮薑,有非常好的降血脂、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
5、建議早飯的時候可以泡薑就著小米粥吃。泡過的子薑口感脆嫩,入口有一絲絲的酸、辣、甜,加上粥的清香,微妙地調和在一起,簡單,清爽。長期服用,可以益壽延年。
有了這些方法,就像給毒五月求了個護身符,只要你好好利用這些護身符,一定可以元氣滿滿的面對毒五月。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