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百病源於肝,日常十個小動作,養肝又護肝

肝的功能有疏泄,有滌達,肝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儲藏血。肝在人體中,相當於我們國家的國庫,儲備中心,平時裡面要保證國庫充盈,有錢有糧,有各種資源,一旦哪裡出了問題,就能緊急去調配,去救援,不能臨時抱佛腳。老中醫總結了十個日常養肝護肝的小動作,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1、叩頭

做法:全身直立,兩手握空拳,兩手指端輕叩頭頂部。叩頭時只能腕關節活動,不能肘關節大幅度伸屈運動。

兩手從前額向中向後輕叩,然後由後枕部向左右頂邊緣部向前額往復循環地輕叩。叩的次數因人而定,一般自覺疲勞就停止。

解讀: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絡之中的六條陽經在頭面部均有分佈,同時,足厥陰肝經向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足少陽膽經走行在頭側部,保健常用穴——百會穴,也位於頭頂正中。因此,力道適中地叩擊頭部,能夠鼓動肝膽經脈的氣血運行,同時可振奮一身陽氣。


2、梳頭

做法:用木質梳子梳頭,每天1次,每次3-5分鐘。先順著頭髮梳,將頭髮梳順,接著逆向梳,然後再順著梳。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划破頭皮。

解讀:梳頭不僅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環,還可刺激肝膽經的穴位,理肝氣、益肝血。對於慢性肝病伴有偏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的患者,常叩頭、梳頭,尤為有效。





3、彎腰與擴胸

做法:兩腳自然分開,兩手叉腰,先左右側彎30次,再前俯後仰30次,然後兩臂左右擴胸數次。

解讀:通過活動側腰部的動作,可起到疏通肝膽經絡氣血的作用,擴胸運動通過充分舒展胸部,能幫助肺部吸入清氣、吐出濁氣,與腰部動作相配合,有利於肝膽之氣的暢通。


4、擊掌

做法:兩手側平舉,手臂伸直,與身體呈90度直角,手指伸直分開,然後用力擊掌。注意要用力,使得手掌發出聲來,自覺疼痛。一般36次左右為度。

解讀:以全息醫學理念與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的手針療法,認為人體的各個臟器組織都在雙手掌部有其對應的反射點,通過擊掌刺激雙手掌,可以起到調節周身氣血的作用。



5、浴手

做法:取習慣體位,排除雜念,心靜神凝,耳不旁聽,目不斜視,意守丹田,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

解讀: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存在著肝氣鬱滯、瘀血阻絡的情況,氣滯血瘀導致陽氣不能達四末,所以很多人會有手足不溫、四肢怕涼的症狀,通過擊掌、浴手這樣的動作,不僅可以調節全身氣血運行,還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手部的局部症狀。


6、搓耳

做法:耳郭上有很多穴位,用雙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3指,前後搓擦耳郭,刺激分佈在耳郭上的各個穴位。次數多少視各人情況而定,一般36次左右。

解讀:肝膽互為表裡,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肝膽濕熱的表現,如脅肋脹痛、腹脹厭食、小便短赤等,刺激耳郭穴位,能夠疏肝膽濕熱。



7、搓面

做法:浴手時搓熱的手平放在面部,兩手中指分別由前額沿鼻兩側,向下至鼻兩旁,反复揉搓,到面部發熱為止。一般36次左右,然後閉目,用雙手指尖揉按眼部及周圍。

解讀:頭面部分佈著眾多穴位,如迎香穴(鼻翼外緣鼻唇溝中)、四白穴(目下一寸當眶下孔部位)等,用溫熱的手​​部揉搓面部,還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狀。

肝開竅於目,因此眼睛的病變常常反映肝臟的情況。刺激眼周的穴位,改善眼部氣血流通,也可以反作用於肝臟經脈,護肝養肝。


8、搓頸

做法:兩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伸直靠攏,用力搓擦頸後部的風池(枕骨下方兩側凹陷處)、風府穴(頸部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力量由輕到重、直到發熱,一般20次左右。

解讀:按摩兩穴位能夠治療頭痛、眩暈、中風、頸項強痛等一切由肝風內動而產生的病症。




9、縮唇呼吸

做法:直立,兩手叉腰,腹式呼吸,先吸氣,停頓片刻,然後縮唇,不要用力,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複數次至十餘次。

解讀:縮唇呼吸能夠改善機體通氣狀態、鍛煉呼吸肌。通過鍛煉肺臟,也可以預防相關並發症的出現。


10、散步

做法:散步是指不拘形式、閒散、從容地踱步。

解讀:肝臟健康,則四肢關節活動自如;肝臟損傷,筋脈受累,患者自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樣再參與高強度的運動鍛煉,悠閒地散步是慢性肝病患者可以選擇的科學、合理的活動方式。

散步時氣血隨之環布周身,能夠顯著改善氣血瘀滯的情況,同時,散步時沐浴陽光或舉目遠眺,能養肝明目、調暢情志。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