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氣積、血積、痰積、食積、水積,五積致病辯證治療

中醫認為,“積”為百病之源。任何事物的質變都源於量變的積累,疾病也不例外。若體內的“垃圾”長期積蓄,不及時清除,必將帶來健康隱患。



你細數身體中常見的五種垃圾,並有針對性地給出“身體清潔方案”,給你的身體從內而外來一次健康大掃除。


一、氣積——傷肝

中醫認為,氣貴於流通。意思是說,若氣機順暢,則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氣機失調,則會影響健康。人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失常最易引起“氣”的運行失常,從而導致氣機鬱滯不暢,形成“氣積”。

中醫有“怒為肝之志”之說,容易發怒、脾氣暴躁、長期情志不遂還會導致肝氣持續處於上行狀態,造成肝鬱不疏。日常生活中,唉聲嘆氣、情緒失常、煩躁、焦慮、抑鬱等都是“氣積”的警告信號。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肝氣上亢還會造成血壓升高,容易使人暈厥、發病。


調理要點:

運動是疏肝降火、氣機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建議多進行戶外活動,打太極、爬山、健步走、慢跑都是不錯的選擇。日常也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有疏肝理氣功效。

此外,有陰精虧虛或實火旺盛體質的人,建議少吃肥甘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些養陰清火食物,如梨、枇杷、荸薺等。




二、血積——傷血管

血積,是指瘀血凝結成積。“人體內的血液不斷流動循環,灌注全身臟腑器官,當營養成分過多,血管內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便會大量積聚,甚至形成'脂潮'。此時,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減慢,血瘀就離你很近了。”

高油、高脂飲食,抽煙喝酒是造成血瘀的罪魁禍首。血瘀的人通常表現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點或片狀瘀斑、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瘀青、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暗紅甚至有紫黑血塊等。若不加以控制,血瘀的最終結果就是血栓。


調理要點:

日常飲食上應多吃有活血通脈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洋蔥、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飲或寒涼的食物。

此外,還可以嘗試一個藥膳方—— 三七粉。將一小勺(大約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暢氣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瘀體質的人心血管機能一般較弱,鍛煉不宜過猛,可選擇散步、舞蹈、瑜伽、八段錦等。



三、水積——傷腎

水不但能滋養臟腑、經脈、肌膚、毛髮等組織器官;還是津液、血液、膽汁的重要原料。人體對水的吸收、轉換、運輸和排泄,統稱水液代謝。然而,一旦這種節奏被打亂,人體各部位所需水的正常值也將隨之改變,一些地方出現供水不足,另一些地方則出現水液過盛而產生瀦留,這種瀦留即是“水積”,中醫稱之為“水腫”。

腎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可維持體內水液的正常代謝。如果腎臟“失靈”,就會發生水腫。生活中,小到熬夜後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腫、四肢沉重等都是典型病症。


調理要點:

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腫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桑葚、鯉魚等,還可以用玉米須泡水喝。

此外,配合按摩掐合谷、點外關、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也能起到溫陽利水、消除水腫的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肝臟、心臟、甲狀腺功能下降等疾病也可能會引起水腫。如果出現嚴重、長期水腫,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四、食積——傷脾胃

食積,即積食。現代生活中,孩子零食不離手;大人每餐必有肉,碰到應酬吃得更多;老年人由於腸胃功能減退,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脹等“積食”現象。

“食積”指飲食無節制,導致食積不化,使脾胃不能正常運轉而引起的一種脾胃病。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都是造成積食的常見原因。除了腹脹、腹痛、食慾下降等不適,積食的人常出現口臭、手腳心發熱、皮膚發黃、精神萎靡或睡不踏實,睡覺時身子不停翻動、磨牙等症狀。


調理要點:

發現積食後,首先應迅速減少飲食量,比如平時每頓飯吃一個饅頭,此時可減為每餐吃半個。同時適當配合一些食療方,如糖炒山楂、白蘿蔔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順氣、健胃、補脾的功效。

另外,積食是“標”,真正的問題往往是“脾虛”,脾虛的人往往更容易積食。因此,平常可適當補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藥、栗子、小米、紅棗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著涼等。

此外,一些穴位按摩和推拿手法對積食效果也不錯,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操作。具體方法:


1、清大腸:從虎口開始,沿食指外緣推到指端;

2、清胃經:用拇指從另一側拇指手掌面的第2節推向指根。以上兩個動作每次重複50~100次,每天一次即可。





五、痰積——生大病

中醫將“痰”分有形與無形兩種。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統的分泌物,是貯於肺,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見;而無形的痰,則是指機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運行途徑和規律,逐步停蓄凝結而形成的一種黏稠的、有害的液體,肉眼無法看見。“相比之下,無形之痰更可怕。長期勞累、體虛、抵抗力弱的人更易被其盯上。”

這種液體長期積累、潛伏在人體內,可產生多種病變,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心悸氣短、中風,甚至腫瘤等,這些都是由停於臟腑、經絡的無形之痰引起的,因此中醫便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說法。


調理要點:

首先,要遠離潮濕的環境。老年人身體虛弱,若遇風寒,可致肺失宣發,肺津凝聚而成痰;夏季雨多潮濕也會引起濕邪內侵。

其次,推薦祛痰良方“二陳湯”,取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溫服,每天一次。或直接服用中成藥二陳丸,具有同樣的效果。

另外,平時還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蘿蔔、荸薺、紫菜、海藻、枇杷、紅小豆等。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