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拉通筋脈,五臟通暢

經絡看不見,摸不著,西方用多種手段對其實質研究也沒有定論,但在中醫治病養生中卻非常重要。經絡包括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遍布全身,內連臟腑,外絡四肢百骸、皮毛孔竅,溝通內外,貫穿上下。但經絡不是靜止的,它既然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就要使之暢通,這樣才能維護臟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經絡阻滯不暢,輕則不適,重則疾病。



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內經》曰:“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故中醫治病,無論是針灸還是湯藥,總以人體經絡的暢通和氣機的條達為前提,所謂“用針之道氣至為要;灸者溫通經絡,驅散邪氣;砭者之意,以調血絡風痺;湯藥調理,以入經為妙”。

疏通經絡有什麼好處_怎樣通經絡?
中醫講的筋脈只是在體內,並不延及五臟,但為什麼說拉通筋脈,五臟就通暢了呢?

這是因為五臟出了問題,首先在五官上會通過表現出來,所以五臟的功能也能通過五官來判斷,五臟的問題也能通過五官抻筋來緩解。

十二經筋很多都經過了頭面,頭面也可以抻筋,從而緩解臟腑的疾病。




五臟拉筋之耳為腎

我們在耳朵上抻筋可以起到固腎調心、交通心腎的作用。


▲ 輕提耳尖,每日30次


▲ 分搓耳前耳後,即將耳朵前後撥動,每日30次

02

五臟拉筋之肝於目

眼睛抻筋主要有兩個動作:點風池、握拳怒目。


▲ 握拳怒目


▲ 點按風池

這兩個動作能夠幫助眼睛變得明亮,預防一些眼病,還能幫助止暈。



03

五臟拉筋之舌養

通過口唇部的抻筋動作,可以使我們的嘴皮子更利落,同時對肝膽、心、胃起到滋養的作用。


動作要領:嘴唇輕輕閉合,上下牙齒互相輕扣,建議每天扣100下。


動作要領:抿嘴和噘嘴交替做,抿嘴類似於日常微笑的動作,噘嘴


動作要領:舌頭在牙齒外側、嘴唇裡側轉圈,順時針30圈、逆時針30圈。

04

頸部拉筋,手不麻!

臂叢牽拉:一手輕推患者側頭部,一手握患者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同時向反方向用力,有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者可初步確診為頸椎病。


▲ 臂叢牽拉

當確定是由頸椎病引起的手麻之後,可以做下面這個頸部抻筋法。


▲抱頸仰頭:這個動作最好一組持續30秒,每次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加長時間,當然,如果有嚴重不適,可能暗示您的頸椎有大問題,不能通過日常訓練保健,要就醫。



05

拉通筋脈,五臟通暢

背部拉筋,散寒氣


▲抱肘收肩:這個動作適合室內做,如圖操作,請注意用兩手盡量將兩臂向內收緊,起到抻拉背部筋結的目的。

另外,您可以通過叉腰動作查找要不筋結。方法:四指向前,拇指向後,雙手叉腰,拇指所在位置就是一個腰部最常見的腰三橫突出筋結,有這個筋結的可以常練托天轉腰。


▲托天轉腰托天轉腰這個姿勢可以幫助揉散腰三橫突出筋結。



06

拉通筋脈,五臟通暢

腿部拉筋,膝蓋不痛!

緩解膝蓋筋結,我們可以做以下3個動作:


▲內收外放:坐在椅子上,雙手合掌相對放在兩腿之間,雙腿盡量內收夾緊,雙手盡量外展,持續對抗10秒鐘;再將雙手放在大腿外側,雙腿外展,雙手內收持續對抗10秒鐘,重複20遍。


▲雙足爭力:坐位,雙足跟交叉,下腿向前伸,上腿下壓,相互爭力堅持10秒,雙腿交替重複20遍。


▲點按散筋結:按揉內外膝眼四個位置,會發現手下有咕嚕咕嚕的感覺,這就是在散筋結啦!

筋脈通了後,百病不擾不敢說,至少人體內部循環通暢了,病上身的可能性那是大大減小!

現有的疾病也能得到緩解,這好處是只有拉過筋的人才知道呢!這麼好用的養生方法,怎能不發給朋友們都看看呢?



溫馨提示

在運動前拉伸是使我們肌肉,有一個很好的提示作用,在我們運動的時候避免出現運動傷害,比如說崴到腳或者是肌肉拉傷的現象,如果你在運動之前沒有充分的拉伸筋骨的話,是很有可能出現這種以上的問題的,所以說拉伸設在運動之間是很有必要的。

2 即使我們在運動之後也做好充分的拉伸,因為拉伸可以減輕我們乳酸的分泌,在我們強烈的運動之後或者是一些運動,導致我們肌肉過於緊張,通過拉伸我們可以放鬆肌肉,而達到肌肉一個很好的平衡點,這個拉伸,不僅可以減輕我們運動後的酸痛感,還可以使我們肌肉均衡的發展,也不會使我們肌肉,長得比較像石頭一樣堅硬。

3 拉伸對我們身體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比如說我們久坐或者是久站的人,也可以做一個拉伸,因為你長期坐立,有可能使我們腰椎或者是頸椎出現一些疾病我們,在我們坐個兩個小時之後,拉伸五分鐘可以遠離這些疾病,遠離腰間盤突出遠離頸椎病,所以說拉升對我們身體是很有幫助的。

注意事項:

對於拉伸一定要做到位,不要想著拉伸的時候有點疼你就不來信了,在拉伸的時候感覺拉倒自己,適合的位置也不能過於拉伸,因為桂拉伸法會導致我們韌帶拉傷,所以說這個拉伸一定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位置,不要超常發揮,這樣會使我們身體吃不消的,所以說是什麼都有一個度,不能超過這個度,不能超出自己的身體適應範圍,所以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拉伸基礎。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