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宮寒惹的禍,中醫教你,內外皆調,做個暖女子!(養護子宮)
常常有人說,宮寒不孕、喝紅糖止痛經、吃阿膠補血是謠言!但,身為女性,都知道做女人真的太難了~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就知道該怎麼懟回去,該怎麼日常養護我們的子宮。
宮寒,危害真的很大
中醫學的「子宮」,又稱為胞宮、子處、女子胞、血室、胞胎等。不等同於現代醫學的「子宮」,中醫學上的「子宮」含義更廣,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及其功能。
因此你說子宮在身體裡面是不會寒的、溫度都一樣,那現代醫學區分口腔的溫度、腋下的溫度和肛腸內的溫度,怎麼到了子宮裡頭,就懷疑「宮寒」這一說了呢?
有人去尋根問底,說中醫學的正規教材或專著裡面並沒有「宮寒」一說。這確實是,「宮寒」並非一個中醫專業名詞,但是古代醫家對宮寒早有認識。
「宮寒經閉,不孕病,溫經湯。」「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孕。」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
「寒氣客於血室,以致血氣凝滯。」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際,陰中絕無溫熱之氣,人以為天分之薄也,誰知是胞胎寒之極乎!」
——《傅青主女科·種子門》
還有人提出,最早可能要數《神農本草經·上品》:「紫石英味甘溫,主心腹欬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生山谷。」
那時候的醫家就認識到子宮會有風寒、會難以受孕,需要用藥物去治療。
後代醫家葉天士、陳修園等也都認同紫石英可散子宮風寒(也就是認同子宮內是會受風寒的)。而且張錫純根據紫石英的記載,自創了「溫衝湯」治療血寒虛寒不孕。
「宮」我們了解了,那「寒」呢?
「寒」也有虛實之分。
實寒指貪涼涉水、久居濕地、貪食寒涼,經期、產後寒邪侵襲等招致「外寒」侵入人體,停滯在胞宮而表現為寒證,即「陰盛則寒」。
通俗來講就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不小心的行為導致了外來的風、寒、濕侵入身體,停滯在胞宮而影響其功能,表現出來一系列的症狀。
該穿多點不穿多點,要風度不要溫度;
喜歡蓋被子吹空調;
愛吃屬性寒涼的食物或冰凍的食物;
喜歡大晚上去游泳,增加體內濕氣;
住的地方濕氣比較大,身體受寒濕較重;
經期或者產後不注意防寒,受風寒了,導致外寒入侵
……
虛寒則為本身脾腎陽虛,寒從中生,或病理產物的寒積聚在人體經脈、臟腑中,「內生之寒」凝滯胞宮,而出現寒證的表現,即「陽虛則寒」。
脾腎陽虛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上文說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脾腎陽虛,長期腹瀉、 體內濕氣重等因素,既是脾腎陽虛的症狀,同時也會加重脾腎陽虛。而體內長期寒濕,會形成痰飲,痰飲是一種病理產物,也是一種致病因素,會加重脾腎陽虛。
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宮寒,都會使胞宮的功能受損而發生痛經、月經後期(推後)、月經過少、閉經、經期腹瀉、受孕困難、不孕等一系列病證。
換一種說法,可能就有各種婦科炎症如盆腔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不調,痛經,流產,產後腹痛,產後惡露不絕,不孕等病證。
● 五步判斷宮寒:
一看經帶
經血顏色黯黑、有異味,痛經(來月經前/中/後痛),月經後期甚至閉經;白帶清稀、有腥味等
二看面口
面色黯黑或蒼白無華,長黃褐斑,黑眼圈嚴重;舌質淡或黯淡,舌苔白滑,口淡無味
三摸腰腹四肢
腰膝酸軟,甚或腰膝、下腹冷痛,腰痛如折(被折斷一樣);四肢不溫,手腳冰涼,怕冷,小腹溫度較低、甚至感覺腹部有振水聲;浮腫或水腫,體型多虛胖
四看生育、性事
性慾冷淡、性生活不和諧;受孕困難,容易流產,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等
五看二便
夜尿增多,小便頻或失禁;大便溏薄或清冷,久瀉久痢,或五更泄瀉,完穀不化等。
趕走宮寒,迫不及待
中醫治療或調理都需要辨證論治,如果已經有一系列的症狀,或者不良的生活習慣佔了一半了,你真的要重視起來。
可以找專業醫師辨證治療,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加以調理,改善生活方式。
● 中醫內科治療
一、實寒
【病理機制】
外感寒邪凝滯於胞宮,使氣血流通不暢,阻滯氣血,發為痛經、月經後期、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等病證。
【治法】
溫化寒濕,兼以化瘀行氣.
治療上多以溫經湯、桂枝茯苓丸等作為基礎方,藥物常用艾葉、桂枝、乾薑、吳茱萸、炮薑、附子、肉桂、小茴香等。
<因為這類病證實在牽涉太多因素,因此這裡不列出具體的治法,而應該由專業醫師進行辨證治療。>
二、虛寒
【病理機制】
脾腎陽虛,虛寒內生,陽虛寒凝,胞失溫煦。
【治法】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溫脾腎之陽,暖宮散寒。應以溫經扶陽散寒法之中,佐以補氣、養血之品。
治療上多以艾附暖宮丸、金匱腎氣丸等為基礎方加減,藥物常用杜仲、肉蓯蓉、鹿角霜、續斷、淫羊藿、巴戟天、鎖陽、補骨脂、蛤蚧、覆盆子、益智仁、冬蟲夏草、胡桃肉、蛇床子、韭子、海馬等。
有些醫家主張溫補脾腎,兼以行氣活血通經的綜合治法效果優於單純的溫陽散寒法,因此在宮寒虛證的治療上靈活運用行氣活血的治法,加用當歸、川芎、香附、益母草、雞血藤等活血行氣之品來提高治療效果。
● 中醫外治法調理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適當加以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也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整體療效。
艾灸療法
「寒者熱之」,艾灸療法可謂最簡單、最容易堅持的療法,掌握了以後在家就能做。
選穴一般選擇任脈、督脈、脾經、肝經等十四正經的穴位。
任脈位於腹部正中,是胞宮周圍的重要經脈。在這條經脈上施以艾灸可溫煦腹部以及腰部經絡,驅散胞宮的寒氣,起到溫煦局部、通調經絡的作用。
取穴:神闕穴、關元穴、氣海穴、子宮雙穴、命門穴等,艾灸15~20 分鐘(身體虛的可延長到3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發紅但不灼傷皮膚為度。
①神闕穴,三大養生保健要穴之一。
神闕穴在肚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
神闕穴為十二經脈之根,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闕穴,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②關元穴,三大養生保健要穴之一。
在下腹部,肚臍下3 寸,任脈上的要穴。
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體虛怕冷等症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對待腹部寒濕、宮寒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均有非常好的作用。
③氣海穴,三大養生保健要穴之一。
在下腹部,肚臍下1.5 寸,任脈上的要穴。
氣海穴主一身氣機,有疏導任脈,調一身之氣功效。灸氣海可以生髮元氣、滋榮百脈、抗衰老、益氣助陽,治療月經病、帶下病、不孕、尿頻、遺尿、水腫等病證。
④子宮穴,經外奇穴。
在下腹部,肚臍下4 寸,前正中線旁開3寸,也就是中極穴旁開3 寸。
可以調經理氣、升提下陷,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不孕等。
⑤命門穴,督脈要穴。
在督脈上,第二腰椎棘突下(肚臍的水平線上)。
如果懸灸可能難以獨自操作,可藉助溫灸盒。可以培元固本、補腎壯陽、強健腰膝、通經散寒、調經止痛,治療陽虛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寒濕性腰痛等。
長期堅持艾灸,對溫經通脈、祛除寒濕有非常大的作用。月經量少或錯後、閉經、經期浮腫、經期腹瀉、痛經、受孕困難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 飲食調理
介紹一個最簡單的艾葉雞蛋湯
艾葉是婦科常用中草藥,它有溫經散寒、調經暖宮等功效,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等。
做法很簡單,先煎雞蛋,煎到微微發黃,再加上艾葉和水,煮15 分鐘左右,一鍋香噴噴的溫經助陽湯就好了。
如果經期腹痛或頭痛,或胃寒的時候,都可以煮這個湯。
除此之外,艾葉還有好多用處。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用艾葉煮水洗頭、洗澡,這樣做可以溫經散寒、逐趕寒濕、改善睡眠等。因此只要你的廚藝精湛,艾葉在你的手裡可以變出各種美味出來。
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溫性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屬性寒涼的食物,可在夏季適當吃一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改變喜歡吃冰凍食品的習慣,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冷飲、冰茶、冰淇淋等冰涼之物也不可貪多,這個尺度要自己把握好。
● 運動
鍛煉「動則生陽」,宮寒的女性一般不出汗或微微出汗比較好,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快走或散步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或者選擇傳統的功法如基礎的打坐、站樁能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使全身變暖。已經入門了可以選擇太極、五禽戲等。切忌運動量過大,以免氣陰兩虛。
● 其他
少穿短裙、低腰褲,忌穿露臍裝;
下身要少受涼,注意給小腹、腰部和雙腳保暖;
不久坐冰冷的地面或凳子;
規律作息,不要熬夜;
保持樂觀情緒,使精神快樂,氣機暢達。
文章來源:正安中醫
宮寒,危害真的很大
中醫學的「子宮」,又稱為胞宮、子處、女子胞、血室、胞胎等。不等同於現代醫學的「子宮」,中醫學上的「子宮」含義更廣,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器官及其功能。
因此你說子宮在身體裡面是不會寒的、溫度都一樣,那現代醫學區分口腔的溫度、腋下的溫度和肛腸內的溫度,怎麼到了子宮裡頭,就懷疑「宮寒」這一說了呢?
有人去尋根問底,說中醫學的正規教材或專著裡面並沒有「宮寒」一說。這確實是,「宮寒」並非一個中醫專業名詞,但是古代醫家對宮寒早有認識。
「宮寒經閉,不孕病,溫經湯。」「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孕。」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
「寒氣客於血室,以致血氣凝滯。」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際,陰中絕無溫熱之氣,人以為天分之薄也,誰知是胞胎寒之極乎!」
——《傅青主女科·種子門》
還有人提出,最早可能要數《神農本草經·上品》:「紫石英味甘溫,主心腹欬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生山谷。」
那時候的醫家就認識到子宮會有風寒、會難以受孕,需要用藥物去治療。
後代醫家葉天士、陳修園等也都認同紫石英可散子宮風寒(也就是認同子宮內是會受風寒的)。而且張錫純根據紫石英的記載,自創了「溫衝湯」治療血寒虛寒不孕。
「宮」我們了解了,那「寒」呢?
「寒」也有虛實之分。
實寒指貪涼涉水、久居濕地、貪食寒涼,經期、產後寒邪侵襲等招致「外寒」侵入人體,停滯在胞宮而表現為寒證,即「陰盛則寒」。
通俗來講就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或不小心的行為導致了外來的風、寒、濕侵入身體,停滯在胞宮而影響其功能,表現出來一系列的症狀。
該穿多點不穿多點,要風度不要溫度;
喜歡蓋被子吹空調;
愛吃屬性寒涼的食物或冰凍的食物;
喜歡大晚上去游泳,增加體內濕氣;
住的地方濕氣比較大,身體受寒濕較重;
經期或者產後不注意防寒,受風寒了,導致外寒入侵
……
虛寒則為本身脾腎陽虛,寒從中生,或病理產物的寒積聚在人體經脈、臟腑中,「內生之寒」凝滯胞宮,而出現寒證的表現,即「陽虛則寒」。
脾腎陽虛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上文說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脾腎陽虛,長期腹瀉、 體內濕氣重等因素,既是脾腎陽虛的症狀,同時也會加重脾腎陽虛。而體內長期寒濕,會形成痰飲,痰飲是一種病理產物,也是一種致病因素,會加重脾腎陽虛。
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宮寒,都會使胞宮的功能受損而發生痛經、月經後期(推後)、月經過少、閉經、經期腹瀉、受孕困難、不孕等一系列病證。
換一種說法,可能就有各種婦科炎症如盆腔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不調,痛經,流產,產後腹痛,產後惡露不絕,不孕等病證。
● 五步判斷宮寒:
一看經帶
經血顏色黯黑、有異味,痛經(來月經前/中/後痛),月經後期甚至閉經;白帶清稀、有腥味等
二看面口
面色黯黑或蒼白無華,長黃褐斑,黑眼圈嚴重;舌質淡或黯淡,舌苔白滑,口淡無味
三摸腰腹四肢
腰膝酸軟,甚或腰膝、下腹冷痛,腰痛如折(被折斷一樣);四肢不溫,手腳冰涼,怕冷,小腹溫度較低、甚至感覺腹部有振水聲;浮腫或水腫,體型多虛胖
四看生育、性事
性慾冷淡、性生活不和諧;受孕困難,容易流產,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等
五看二便
夜尿增多,小便頻或失禁;大便溏薄或清冷,久瀉久痢,或五更泄瀉,完穀不化等。
趕走宮寒,迫不及待
中醫治療或調理都需要辨證論治,如果已經有一系列的症狀,或者不良的生活習慣佔了一半了,你真的要重視起來。
可以找專業醫師辨證治療,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加以調理,改善生活方式。
● 中醫內科治療
一、實寒
【病理機制】
外感寒邪凝滯於胞宮,使氣血流通不暢,阻滯氣血,發為痛經、月經後期、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等病證。
【治法】
溫化寒濕,兼以化瘀行氣.
治療上多以溫經湯、桂枝茯苓丸等作為基礎方,藥物常用艾葉、桂枝、乾薑、吳茱萸、炮薑、附子、肉桂、小茴香等。
<因為這類病證實在牽涉太多因素,因此這裡不列出具體的治法,而應該由專業醫師進行辨證治療。>
二、虛寒
【病理機制】
脾腎陽虛,虛寒內生,陽虛寒凝,胞失溫煦。
【治法】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溫脾腎之陽,暖宮散寒。應以溫經扶陽散寒法之中,佐以補氣、養血之品。
治療上多以艾附暖宮丸、金匱腎氣丸等為基礎方加減,藥物常用杜仲、肉蓯蓉、鹿角霜、續斷、淫羊藿、巴戟天、鎖陽、補骨脂、蛤蚧、覆盆子、益智仁、冬蟲夏草、胡桃肉、蛇床子、韭子、海馬等。
有些醫家主張溫補脾腎,兼以行氣活血通經的綜合治法效果優於單純的溫陽散寒法,因此在宮寒虛證的治療上靈活運用行氣活血的治法,加用當歸、川芎、香附、益母草、雞血藤等活血行氣之品來提高治療效果。
● 中醫外治法調理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適當加以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也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整體療效。
艾灸療法
「寒者熱之」,艾灸療法可謂最簡單、最容易堅持的療法,掌握了以後在家就能做。
選穴一般選擇任脈、督脈、脾經、肝經等十四正經的穴位。
任脈位於腹部正中,是胞宮周圍的重要經脈。在這條經脈上施以艾灸可溫煦腹部以及腰部經絡,驅散胞宮的寒氣,起到溫煦局部、通調經絡的作用。
取穴:神闕穴、關元穴、氣海穴、子宮雙穴、命門穴等,艾灸15~20 分鐘(身體虛的可延長到3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發紅但不灼傷皮膚為度。
①神闕穴,三大養生保健要穴之一。
神闕穴在肚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
神闕穴為十二經脈之根,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闕穴,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②關元穴,三大養生保健要穴之一。
在下腹部,肚臍下3 寸,任脈上的要穴。
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體虛怕冷等症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對待腹部寒濕、宮寒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均有非常好的作用。
③氣海穴,三大養生保健要穴之一。
在下腹部,肚臍下1.5 寸,任脈上的要穴。
氣海穴主一身氣機,有疏導任脈,調一身之氣功效。灸氣海可以生髮元氣、滋榮百脈、抗衰老、益氣助陽,治療月經病、帶下病、不孕、尿頻、遺尿、水腫等病證。
④子宮穴,經外奇穴。
在下腹部,肚臍下4 寸,前正中線旁開3寸,也就是中極穴旁開3 寸。
可以調經理氣、升提下陷,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不孕等。
⑤命門穴,督脈要穴。
在督脈上,第二腰椎棘突下(肚臍的水平線上)。
如果懸灸可能難以獨自操作,可藉助溫灸盒。可以培元固本、補腎壯陽、強健腰膝、通經散寒、調經止痛,治療陽虛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寒濕性腰痛等。
長期堅持艾灸,對溫經通脈、祛除寒濕有非常大的作用。月經量少或錯後、閉經、經期浮腫、經期腹瀉、痛經、受孕困難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 飲食調理
介紹一個最簡單的艾葉雞蛋湯
艾葉是婦科常用中草藥,它有溫經散寒、調經暖宮等功效,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等。
做法很簡單,先煎雞蛋,煎到微微發黃,再加上艾葉和水,煮15 分鐘左右,一鍋香噴噴的溫經助陽湯就好了。
如果經期腹痛或頭痛,或胃寒的時候,都可以煮這個湯。
除此之外,艾葉還有好多用處。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用艾葉煮水洗頭、洗澡,這樣做可以溫經散寒、逐趕寒濕、改善睡眠等。因此只要你的廚藝精湛,艾葉在你的手裡可以變出各種美味出來。
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溫性的食物,少吃或不吃屬性寒涼的食物,可在夏季適當吃一點。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改變喜歡吃冰凍食品的習慣,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冷飲、冰茶、冰淇淋等冰涼之物也不可貪多,這個尺度要自己把握好。
● 運動
鍛煉「動則生陽」,宮寒的女性一般不出汗或微微出汗比較好,需要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質,快走或散步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或者選擇傳統的功法如基礎的打坐、站樁能調暢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使全身變暖。已經入門了可以選擇太極、五禽戲等。切忌運動量過大,以免氣陰兩虛。
● 其他
少穿短裙、低腰褲,忌穿露臍裝;
下身要少受涼,注意給小腹、腰部和雙腳保暖;
不久坐冰冷的地面或凳子;
規律作息,不要熬夜;
保持樂觀情緒,使精神快樂,氣機暢達。
文章來源:正安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