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假如被迫頂著壓力發言,身體的過敏症狀會在接下來的兩天中加重一倍;而這時如果能大哭一場,壓力造成的荷爾蒙則會隨著眼淚立刻被排出體外。那麼,人的喜怒哀樂究竟是如何影響身體健康的呢?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1

假如你對著另一半直抒愛意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告訴愛人你有多愛他,這能夠有效降低你的膽固醇指數。有報告指出,如果每週花20分鐘寫一些跟自己的愛人有關的東西,你的膽固醇指數便會在5週內有所下降。

2

假如你與人發生激烈的爭執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如果你的身體已有所不適,但還和愛人吵上了30分鐘,那麼身體要比原來再多花上一天才能完全恢復。而如果你的脾氣歷來火爆,一直很容易和人起爭執,你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可能要比其他人慢上整整一倍。

3

假如你壓力過大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短暫的壓力可連續數週提高免疫力並催生抗癌分子,但如果長時間壓力過大,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人會記憶力衰退,思維不嚴密,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壓力還會激化過敏反應。緊張狀態下,患者的過敏症狀會加劇2至4倍。




4

假如你把事情悶在心裡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女性在和丈夫發生衝突後忍氣吞聲,她們死於心髒病、中風和癌症的概率高出其他人一倍。可如果一生氣就放任自己大喊大叫同樣會造成很多問題,哪怕只是幾分鐘的爆發也會讓血壓和心跳急速上升,使得心髒病發作的可能性提高19%。

但即使你找到一種稍微溫和的方式表達你的憤怒,比如不耐煩或者發牢騷,與憤怒相伴的壓力和低落同樣於健康無益,免疫系統在遭到損害後也就更容易患上傳染病。

5

假如你正在戀愛中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愛情可以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分泌。神經生長因子是一種類似於荷爾蒙的物質,能夠幫助神經系統再生並通過促進腦細胞發育而提高記憶力。同時,由於戀愛中的人們時刻享受著被愛的滿足感,所以身心狀態都變得相對穩定。

6

假如你情緒低落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抑鬱、悲觀和消極對身體會產生多種傷害。血清素和多巴胺是大腦裡兩種跟快樂有關的神經遞質,心情好時,它們的含量就高一些。

除此之外,血清素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降低痛感,這應該能夠解釋為什麼有45%的抑鬱症患者同時會伴有各種生理上的疼痛。


7

假如你忍不住笑出聲來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每當人體多分泌27%能夠令人心情振奮的β-內啡肽,幫助睡眠和細胞修復的人體生長激素含量會隨之提高87%。而這一切,只要看一部搞笑電影就能做到。

而且,哪怕只是想笑而沒笑出聲來也能夠抑制與情緒低落相關的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分泌。人在大笑的同時會壓抑住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心髒病發病率也因此降低。

8

假如你失聲痛哭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真心流下的眼淚中含有大量與壓力有關的激素和神經遞質。

由此可以認為,眼淚是身體在壓力下清除有害化學物質的途徑,忍住不哭也就讓身體無法自然排毒,最終會導致免疫力、記憶力和消化能力都將受到影響。

9

假如你感到嫉妒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嫉妒是人類情緒中最激烈也最痛苦的一種,偏偏也是最難控制的。女性常常因為感情上可能遭到的背叛而產生嫉妒之情,男性的嫉妒則往往來自於對自己性能力的質疑。

嫉妒混合了恐懼、壓力和憤怒,它會激發人體的'緊急應急機制',且一般程度相當劇烈。所以,當一個人嫉妒攻心的時候,血壓、脈搏、腎上腺素和免疫系統都會受到威脅,同時感到非常焦慮。


10

假如爭吵過後你久久不能釋懷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除了發怒的當下會導致血壓升高,在怒火攻心之後的一整個星期裡,只要爭吵的情景回到腦海中,人體壓力指數就會再次回升。

也就是說,假如你最近剛跟人起過爭執,最好盡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再糾結其中。

11

假如你在和別人擁抱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催產素是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起源,戀人們之所以會渴望擁抱親吻正是由於催產素在起作用。而當人體內催產素含量上升時,會隨之釋放出大量DHEA激素。DHEA不僅能夠延緩衰老、緩解壓力,更能夠促進細胞重生。

12

假如你細數生活中的幸福點滴

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壓力、抑鬱、焦慮)

愛、感恩、滿足感都會刺激催產素的生成。當心情開朗或有強烈歸屬感時,心臟會分泌催產素,在它的作用下,神經系統漸漸放鬆,壓力也得到舒緩。同時,體內組織的供氧量大幅增加,復原速度進一步提高。此外,人在感恩時腦電活動與心電活動都趨於和諧,在這種狀態下,大腦與心臟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