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冬季養生宜護腎,按這幾個穴位效果特別好
冬季要養腎,這裡有隻需動動手腳就能養腎的法子。
冬季萬物生機潛藏,人體陽氣也一樣,這時候養生,我們注意保存體內的真陽,同時需要應對寒濕天氣的侵害,保陽養陰。
腎應冬季,腎主封藏,順應天時,冬季是保養腎臟的最佳時機。
如果本來就腎虛,此時身體肯定諸多不舒服:
怕冷、手腳冰涼、小腹冷、月經不調
尿頻、夜尿多
腰痛、遺精、陽痿
失眠、健忘等
今年寒濕的冬天,我們來試下用腎經的五腧穴來護腎。
❶ 井穴-湧泉穴(木)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湧泉又名地衝,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位,為井穴,是腎經經氣生髮之處。「病在臟者取之井」,取湧泉穴可壯腎陽,滋腎陰,使水火相濟,從而調整陰陽平衡,交通心腎。
“
《千金翼方》:「湧泉刺深殺人。」
《聖濟總錄》:「湧泉不可傷……刺之不當,容易出血,若出血較多,會導致舌肌痙攣或麻痺,發生舌僵難言。」
自古以來,少有直接針刺湧泉穴的,其疼痛程度一般人難以接受,且操作不當可能會發生意外。我們可採用艾灸湧泉穴來達到壯腎陽、滋腎陰的目的。
艾灸法有很多好處,艾葉芳香可透竅,溫能助陽,還具有補虛培本的作用,適用於慢性疾病所致的氣血虛弱。
艾灸湧泉穴,可激發腎經經氣,滋陰補腎,使陰氣上升,火氣下降,恢復陰陽的上下平衡,達到引火歸元的功效。同時可起到補腎助陽的功效,使陽入於陰。因此尤其適用於失眠症的朋友,可安神助眠。
❷ 滎穴-然谷穴(火)
▍定位: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公孫後1寸處取本穴。
然谷穴是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歷來受到醫家的重用。其名詞解釋是火能夠在深谷當中燃起,不受水克,因此名為「然谷」,亦名為龍淵。
“
《針灸穴名解》:「養生家謂水中有真火,今學者謂地心有真熱。」
《子午流註說難》:「然谷乃腎所溜之滎穴,陰滎為火穴,坎中有一陽,無根之少火能生氣,其穴亦名龍淵,潛龍在淵之義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於深谷之中,不受水克,故名然谷。」
根據足少陰腎經的循行特點以及「滎主身熱」的理論,然谷穴能夠通絡止痛、滋陰降火、溫補腎陽,對男女生殖泌尿系統、腎與膀胱、心肺、咽喉、足跟等部位的病變有較好療效。
《針灸大成·通玄指要賦》:「然谷瀉腎。」然谷補之能溫腎,瀉之可瀉腎。今刺然谷,先補後瀉,乃先補其虛,以扶腎陽;後瀉其實,以祛濕熱。俾其邪除正安,陰陽相平,病患除矣。
❸ 輸穴、原穴-太谿穴(土)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崑崙穴的對面。
太谿穴,別名呂細、內崑崙。太谿穴為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可以對一切腎虛的問題進行輔助調理。
臨床上被廣泛用於治療咳嗽、支氣管哮喘、足跟痛、腰腿痛等病證,此外還可以用於婦科、小兒高熱驚厥、高血壓和老年性便秘等病證中。
日常多按揉太谿穴可以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徵(俗稱更年期綜合徵)、緩解高血壓等;針刺太谿及耳尖放血可治療小兒驚厥,可謂相當重要的養生穴位。古代還常用於治療遺精、陽痿、小便頻數、尿閉等方面。
❹ 經穴-复溜穴(金)
▍定位:在小腿內側,太谿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复溜穴,究其字義,復是重返與輪迴之意;溜,本通流,水流的樣子。复溜以腎經循行至太谿繞踝迴轉之後,复直流向上而得名。
复溜為腎經的經穴,五行屬金,為腎水之母穴。腎多虛證,「虛則補其母」,所以取本穴多行補法,具有滋陰補腎、養腦髓等功效。
复溜穴可治療腰痛、足跟痛、經行浮腫、水腫、腹脹、盜汗等問題。臨床上還多有醫家針刺太谿、复溜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針刺此二穴,可滋補肝腎,養血柔筋,對於一些筋骨問題特別有效。如果不懂得針刺,艾灸的效果也很好。
❺ 合穴-陰谷穴(水)
▍定位: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
陰谷穴,腎經本穴。相對於前面四個穴位,陰谷穴的臨床應用相對較少,但並不是說陰谷穴不重要。
陰谷穴位於膕窩內側,相對而言比較靠近膀胱,當出現小便問題時,可針刺或按揉陰谷穴,使膀胱括約肌收縮,使小便順利排出。另外膕窩處亦可對應我們的腰部,腰痛不適亦可找陰谷穴幫忙。
根據瀉南補北法,五臟虛實治法中,其中有一個就應用到陰谷穴。當出現肺實心虛,應當瀉腎水,此時取足少陰腎經五腧穴中屬水的陰谷穴。
在滋水涵木法中亦有應用到。滋水涵木法是滋養腎陰以養肝陰的方法,肝腎陰虛時常出現頭暈目眩、耳聾、咽乾、失眠、健忘、肢體麻木或震顫、兩目乾澀、女子經量過多、男子遺精等症狀,可補肝經曲泉(屬水)、補腎經陰谷(屬水) 。
最後,分享一首腧穴即景詩幫助大家記憶:
遠眺
明·李梴
秋高閒眺湧泉邊,然谷太谿豁眼簾。
复溜一帆陰谷去,江山覽勝碧連天。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正安聚友會,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
冬季萬物生機潛藏,人體陽氣也一樣,這時候養生,我們注意保存體內的真陽,同時需要應對寒濕天氣的侵害,保陽養陰。
腎應冬季,腎主封藏,順應天時,冬季是保養腎臟的最佳時機。
如果本來就腎虛,此時身體肯定諸多不舒服:
怕冷、手腳冰涼、小腹冷、月經不調
尿頻、夜尿多
腰痛、遺精、陽痿
失眠、健忘等
今年寒濕的冬天,我們來試下用腎經的五腧穴來護腎。
❶ 井穴-湧泉穴(木)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湧泉又名地衝,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個穴位,為井穴,是腎經經氣生髮之處。「病在臟者取之井」,取湧泉穴可壯腎陽,滋腎陰,使水火相濟,從而調整陰陽平衡,交通心腎。
“
《千金翼方》:「湧泉刺深殺人。」
《聖濟總錄》:「湧泉不可傷……刺之不當,容易出血,若出血較多,會導致舌肌痙攣或麻痺,發生舌僵難言。」
自古以來,少有直接針刺湧泉穴的,其疼痛程度一般人難以接受,且操作不當可能會發生意外。我們可採用艾灸湧泉穴來達到壯腎陽、滋腎陰的目的。
艾灸法有很多好處,艾葉芳香可透竅,溫能助陽,還具有補虛培本的作用,適用於慢性疾病所致的氣血虛弱。
艾灸湧泉穴,可激發腎經經氣,滋陰補腎,使陰氣上升,火氣下降,恢復陰陽的上下平衡,達到引火歸元的功效。同時可起到補腎助陽的功效,使陽入於陰。因此尤其適用於失眠症的朋友,可安神助眠。
❷ 滎穴-然谷穴(火)
▍定位: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公孫後1寸處取本穴。
然谷穴是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歷來受到醫家的重用。其名詞解釋是火能夠在深谷當中燃起,不受水克,因此名為「然谷」,亦名為龍淵。
“
《針灸穴名解》:「養生家謂水中有真火,今學者謂地心有真熱。」
《子午流註說難》:「然谷乃腎所溜之滎穴,陰滎為火穴,坎中有一陽,無根之少火能生氣,其穴亦名龍淵,潛龍在淵之義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於深谷之中,不受水克,故名然谷。」
根據足少陰腎經的循行特點以及「滎主身熱」的理論,然谷穴能夠通絡止痛、滋陰降火、溫補腎陽,對男女生殖泌尿系統、腎與膀胱、心肺、咽喉、足跟等部位的病變有較好療效。
《針灸大成·通玄指要賦》:「然谷瀉腎。」然谷補之能溫腎,瀉之可瀉腎。今刺然谷,先補後瀉,乃先補其虛,以扶腎陽;後瀉其實,以祛濕熱。俾其邪除正安,陰陽相平,病患除矣。
❸ 輸穴、原穴-太谿穴(土)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崑崙穴的對面。
太谿穴,別名呂細、內崑崙。太谿穴為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可以對一切腎虛的問題進行輔助調理。
臨床上被廣泛用於治療咳嗽、支氣管哮喘、足跟痛、腰腿痛等病證,此外還可以用於婦科、小兒高熱驚厥、高血壓和老年性便秘等病證中。
日常多按揉太谿穴可以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徵(俗稱更年期綜合徵)、緩解高血壓等;針刺太谿及耳尖放血可治療小兒驚厥,可謂相當重要的養生穴位。古代還常用於治療遺精、陽痿、小便頻數、尿閉等方面。
❹ 經穴-复溜穴(金)
▍定位:在小腿內側,太谿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复溜穴,究其字義,復是重返與輪迴之意;溜,本通流,水流的樣子。复溜以腎經循行至太谿繞踝迴轉之後,复直流向上而得名。
复溜為腎經的經穴,五行屬金,為腎水之母穴。腎多虛證,「虛則補其母」,所以取本穴多行補法,具有滋陰補腎、養腦髓等功效。
复溜穴可治療腰痛、足跟痛、經行浮腫、水腫、腹脹、盜汗等問題。臨床上還多有醫家針刺太谿、复溜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針刺此二穴,可滋補肝腎,養血柔筋,對於一些筋骨問題特別有效。如果不懂得針刺,艾灸的效果也很好。
❺ 合穴-陰谷穴(水)
▍定位: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
陰谷穴,腎經本穴。相對於前面四個穴位,陰谷穴的臨床應用相對較少,但並不是說陰谷穴不重要。
陰谷穴位於膕窩內側,相對而言比較靠近膀胱,當出現小便問題時,可針刺或按揉陰谷穴,使膀胱括約肌收縮,使小便順利排出。另外膕窩處亦可對應我們的腰部,腰痛不適亦可找陰谷穴幫忙。
根據瀉南補北法,五臟虛實治法中,其中有一個就應用到陰谷穴。當出現肺實心虛,應當瀉腎水,此時取足少陰腎經五腧穴中屬水的陰谷穴。
在滋水涵木法中亦有應用到。滋水涵木法是滋養腎陰以養肝陰的方法,肝腎陰虛時常出現頭暈目眩、耳聾、咽乾、失眠、健忘、肢體麻木或震顫、兩目乾澀、女子經量過多、男子遺精等症狀,可補肝經曲泉(屬水)、補腎經陰谷(屬水) 。
最後,分享一首腧穴即景詩幫助大家記憶:
遠眺
明·李梴
秋高閒眺湧泉邊,然谷太谿豁眼簾。
复溜一帆陰谷去,江山覽勝碧連天。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正安聚友會,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文章來源:雲南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