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大晉醫匠:帶你走進中醫穴位——雙穴治痛(下)

中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這就是我們中醫中長說的穴位,在中醫理論中穴位是不可靠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中醫的治療多多少少都跟穴位相關,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穴位,緩解,治療,止痛我們身體疼痛的組合。



中醫中常說的“治痛對穴” 是指二個穴位同時作用時,具有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個穴位分開單獨的使用,緩解,治療止痛的作用則不強,或者沒有止痛作用。

一、陽谷-俠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通經和絡。

按陽谷為手太陽小腸經火穴,俠溪為足少陽肝經滎水穴。根據五行學說,'水克火',所以臨床應用本對穴時補俠溪、瀉陽谷。




二、足三里-三陰交


功用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氣止痛。

按足三里為陽明經合穴,本經由頭到足為降但足三里一穴為降中有升。三陰交為脾經之輸穴,又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由足至脾為升,但三陰交一穴升中有降。陽不降則陰不能升,陽之降,陰之引也,陰之升,陽之伸也,這樣一升一降,維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濁的功能得以正常。

三、曲池-上巨虛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利濕,行氣止痛,制止瀉痢。

按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上巨虛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對穴善治大腸諸疾,針後能消炎止痛,清熱利濕,改善腸道的蠕動功能。


四、風池-崑崙


功用二穴相配可疏通經絡,以少陽、太陽經為好,祛風解表,明目益聰。

按風池為足少陽肝經與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陽維、陽蹺脈的交會穴,所以偏正頭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療要穴。對降低眼壓有較好的作用。崑崙治頭痛為遠道取穴。

五、頭維-列缺


功用二穴相配可祛風止痛,解表祛邪。

按頭維為陽明胃經的輸穴,一般針刺時向後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陽肺經的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任脈,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六、命門-委中


功用二穴相配可補腎益精,舒筋活絡。

按命門是生命之門,有助陽固精,強壯之功。本穴屬於全身補穴之一,沒有瀉的作用,通常用灸法為主。委中屬全身瀉穴之一,沒有補的作用。這樣一補一瀉互用,虛實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為主。

七、中渚-後溪


功用二穴相配可舒通經絡,調和氣血。

按中渚與後溪相配,對治療頸椎綜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後頸部側不靈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針刺時必須注意,使針感向上傳導至肩部效佳。




八、百會-湧泉


功用二穴相配可引陽下行,平息肝陽。

按湧泉為腎經井穴,腎水涵養肝木,如腎陰不足肝陽偏亢,發為頭昏眩暈,頭痛易怒,用湧泉有'病在臟取之井'之意。百會為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之交會穴,本穴屬補穴,與湧泉瀉穴同用,一補一瀉,補不戀邪,瀉不傷正。

九、少商-厲兌


功用二穴相配可清熱利咽,消腫止痛。

按少商一般採用點刺出血。厲兌針1分。

文章來源:90後的養生小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