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生活節奏快脾胃不好?艾灸這幾個穴位吧!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舌頭的變化是脾的外在表現: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



脾衰的嚴重程度盛於心衰,脾衰嚴重時看文字只看到兩行,大腦會極度疲勞,整日想昏睡,與人交談,只聽到一、二分鐘,大腦會一脹,隨即大腦一片空白,對方談什麼,全然沒聽見,緊接著昏昏沉沉、疲勞至極...

一、脾—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

很多人對腎虛很了解,但對於脾虛、脾弱卻知之甚少,其實脾虛比腎虛更加可怕,為什麼?現在就給大家分析下!

通常人們認為:生命的動力源頭源於心臟。其實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動力源頭,它才是推動全身循環第一動力,其次是腎,再次是肝,因此心臟並非生命的動力源頭,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

細心的媽媽都知道,嬰兒出生落地時,哭的聲音特別響亮,音訊可以傳得很遠,為什麼可傳得很遠?其主要力量就是源於脾。

然而現實中許多西醫醫師,從來就沒拿著脾當回事兒,說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其實,脾不僅是全身的能量馬達,同時也是殺菌滅毒的航母級消毒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脾比腎還重要。

二、脾衰會有哪些現象?

人出生後,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長到十八歲成人,也還是那麼大小,始終沒有變化,生長的動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給,只有年齡增長時,脾才稍稍增厚。

到五十歲時,我們的脾內已經呈蜂窩狀,其中已無實質能量了。如果將脾再次填實,腎水自然就會升入頭部,人就有回到年輕時期的感覺。

脾衰則力不從心,記憶力差,思維與反應遲鈍。頭暈的源頭在於後腦發空,是脾虛的問題。

脾衰時,全身癱軟無力,又說不清,道不明,往往被誤認為是闌尾炎。




三、脾胃生病的起因

1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撐,飢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

肝與脾胃互相影響,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2

肝不鬱,則脾不虛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覺餓,但肚子是鼓的,吃胃腸藥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肝鬱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鬱結,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

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泄,這樣肝木與脾土處於和諧關係。

因此說,養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怒,盡量減少發脾氣,這是舒肝養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3

胃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

現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運動少,工作壓力大,心情抑鬱多見,容易導致痰濕內滯,直接的結果是體重易超標。

因此說,對於痰濁偏重的人,用補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陽明,洩去濁毒,最利於健康。

不少人有體會,平時喝蘿蔔湯,或吃炒香的萊菔子粉,即覺舒服。

痰濕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為主,千萬別濫吃補藥或營養品,以免壅滯氣機。

4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靈樞-決氣》說,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

可見飲食充足,同時機體氣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將其轉化為精氣,化生為血而濡養於神,於是人的神氣充沛,生氣勃勃。


四、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相生

脾衰的嚴重程度盛於心衰,脾衰嚴重時看文字只看到兩行,大腦會極度疲勞,整日想昏睡,與人交談,只聽到一、二分鐘,大腦會一脹,隨即大腦一片空白,對方談什麼,全然沒聽見,緊接著昏昏沉沉、疲勞至極。

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詞,“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因此脾衰比腎虛更可怕。

腎水足則脾有力量,寒濕不在。腎水虧則脾衰,則形成寒濕。脾臟濕,腎臟燥,最終演變成心寒、脾寒、胃寒、肝寒、腎寒和腦衰。

五、女性的月經問題大多跟脾虛有直接關係!

脾衰聽起來很可怕,往往大病,就是被自己的不在意慣出來的。

人體的一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都是臟腑生理功能的反應。臟腑之間相生相符,就如一個運轉的機器,各個零件達到平衡才能運轉,身體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這裡灸一下,脾好更年輕!

取穴:足三里、三陰交、中脘穴、脾俞穴、太白;堅持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0分鐘,以皮膚潮紅為佳,堅持一段時間,效果相當顯著。



1

中脘穴

促進經氣運行,提升胃功能,消眼袋,提升膚色。


2

足三里

為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具有培腎固本,行氣活血,補虛益損。


3

三陰交

具有:健脾補血、活血化瘀。





4

脾俞穴

具有: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


5

太白穴

屬脾經上的原穴,也是補脾大穴。

在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脾號稱“後天之本”,脾胃之氣受傷,各種疾病也就由此而生。

難怪自古以來,中醫有“四季脾旺不受邪”說法。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夠保持脾臟健康,那麼就可避免所有的外邪,可以很好地保持健康與美麗!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