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百會、脾俞、氣海、關元、足三里、湧泉,不可不知的九大補氣穴位

一、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是補氣之要穴。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因而百會穴是各經絡脈氣匯聚之處, 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 因此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是調節機體陰陽平衡的關鍵穴位。臨床上也將百會穴作為多種疾病的治療要穴, 如頭痛、高血壓、低血壓、眩暈、失眠等症,都離不開百會穴。




百會穴不僅是治病要穴,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常按此穴也可起到清神醒腦、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二、脾俞穴

脾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 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是人體最重要的補氣穴位之一。

從字面意義上理解, 脾俞穴自然與脾臟有關, 那麼與脾臟有關的穴位怎麼會跑到膀胱經上去呢?其實,這井不難理解,脾俞穴中的“俞”通“輸”,是運送的意思,脾俞是指脾臟中的溫氣運送至膀胱經的意思,脾有四怕,怕溫便是其中之一,膀胱經則相當於汽車的散熱器,能將人體的濕氣外散出去,如果脾臟中的濕氣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臟受損, 氣血就會虛弱。脾俞穴則是負責濕氣外散的穴位。由此可見, 說脾俞穴是補氣的重要穴位一點也不為過。


那麼,如何保證脾俞穴的功能正常呢?最好的辦法即是經常按摩,可在每天20點左右, 以指尖強力按壓脾俞穴3次,每次10秒鐘,然後將手按在脾胃處,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按摩時,手掌緊貼皮膚,向下的壓力不要太大。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 “按摩脾俞穴要受時間限制嗎?”之所以選擇每天20點左右進行按摩, 是因為,此時是脾氣最為虛弱的時候,此時將廢棄排出,補充新氣,既可緩解一天的勞累,也可為第二天的工作儲備能量。

三、肺俞穴

肺俞穴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為補氣重要穴位。中醫裡講,肺主一身之氣,肺俞穴具有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作用,對於呼吸系統以及一切與氣有關的疾病, 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許多年輕的女性,經常為了“面子”問題而大傷腦筋, 為了去掉臉上的雀斑、“蕎麥皮”不惜大把大把地花錢,其實,你身上就存在著免費的美容院一一肺俞穴。


可一面吐氣, 一面以手指按壓肺俞穴,每天按壓5次, 10天為一個療程。只要堅持進行,就能達到預期目的。不要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中醫中有“肺主皮毛”一說,肺氣得到調補後,皮膚會變得滋潤,毛髮也會變得烏黑而光澤, 久而久之即可達到祛斑美容的作用。




四、膻中穴

膻中穴位於人體胸部的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 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 為補氣之要穴。《黃帝內經》中講: “膻中者,為氣之海”、 “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意思是說, 膻中穴是容納一身之氣的大海。按摩此穴可打開“氣閘”, 讓全身之氣暢通無阻。

按摩膻中穴多選用拇指或中指指腹, 每次按摩10分鐘, 6次為1遍,每天按摩5遍,力度以消有痛感為宜。


五、氣海穴

氣海穴位於肚臍直下約1. 5寸, 被譽為補氣要穴。從氣海穴一詞的由來看,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故而取名為氣海。從氣海的位置來看, 此穴位於肚臍下約1.5寸處,此處是人體的正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出。對於因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 按摩氣海均能達到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是,將手掌緊貼於氣海穴處,先順時針按摩200次,再逆時針按摩200次。按摩過程中,動作要輕柔,畫圈的範圍可逐漸加大。


六、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肚臍直下3寸, 為任脈與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三焦元氣所發之處,聯繫命門真陽,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

經常按摩關元穴,對氣虛體質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時,可將雙手交疊置於關元穴上,先稍微施力按壓, 然後快速用貼近皮膚的手做上下推搓的動作,直到被按摩部位產生溫熱感為宜。



七、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犢鼻(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1橫指處,為補氣關鍵穴位。

中醫認為, 人體多氣多血的經絡當屬胃經。而足三里即是胃經上一個重要的穴位,在人體幾百個穴位中,足三里被稱之為“保健要穴”及“長壽穴”,主要作用在於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邪,對足三里施以恰當刺激,可促進氣血生化與運行,民問一直流傳著一句諺語“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由此可見, 足三里對保健強身、 延年益壽有著相當大的助益。

在這裡, 我教大家一種簡單的按摩方法。只要做到堅持不懈, 即可防病強身、精力充沛。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 可先按左腿後按右腿,也可雙腿同時進行,找准穴位後先按住幾秒後迅速鬆開, 然後再按住穴位緩慢加大力度,再迅速鬆開,鬆手時,手不離開皮膚,如此一個循環,依次做5次,每次按壓穴位, 以有針刺、酸脹、發熱感為宜。


八、太谿穴

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位之一,被稱作補氣要穴。太谿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臟元氣流注的地方,具有補腎氣、固腎陽的作用,凡因腎虛引起的各種病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脫髮、性功能減退等,均可通過按摩太谿穴得以緩解。

可以一邊按揉太谿穴, 一邊做吞嚥動作。這是補充腎氣最好的方法,也是緩解咽喉乾燥、腫痛最省事、省錢的療法。


九、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二、第三趾趾縫紋頭與足跟連線的前1 /3處, 為全身的穴中位置最低的一個,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亦是補氣關鍵穴位之一。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記載: “腎處於湧泉, 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 湧泉位於足心部位,是腎經之氣發源之所, 腎經之氣通過湧泉穴湧出灌溉全身,此穴具有益精補腎、滋養五臟的作用,對活躍腎經內氣、固本培元、延年益壽有很大助益,我國民問曾有“若想老人安, 湧泉常溫暖”之說,意思是說經常按摩湧泉,對老年人非常有益處,不僅可改善失眼多夢、神經衰弱、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症狀,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延年益壽,對於湧泉穴的按摩法有很多種。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種既簡單, 又高效的方法。

拍打湧泉穴, 每晩洗完腳後,坐在床上,雙腳自然分開, 用雙手分別拍打湧泉穴, 次數不限,直到腳底產生溫熱感為宜,此法簡單易操作,可一邊看電視一邊進行。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