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心、肝、脾、肺、腎五臟和諧長青穴,齊全了,值得收藏

一、三穴常保心胸寬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睡眼不好、夜裡胸悶、悲觀健忘、舌根發硬、焦躁不安或手腳心發熱等症狀,但是去醫院檢查又沒有什麼毛病,但是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實際上都是“瘀血”惹的禍,我們都知道“心主血脈”,反過來,血的運行出現問題,也必然會對心造成不利影響,而這些症狀是身體在敲警鐘,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向我們“求救”了,如果我們能夠及時預防,症狀會很快改善,但如果置之不理,日後心血管不暢、心律不齊、冠心病等就要接踵而至了。所以,要注意活血祛瘀,對此我們身體有三大特效穴位一一內關、心俞、膈俞。



1、內關:內關是手厥明心包經上的要穴, 它的位置比較好找,位於手腕後面兩指,前臂的正中央, 按下去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兩條大筋, 內關就在這兩條大筋的中央, 每晩7~9點用拇指按揉內關效果最好, 兩側都要進行按揉。注意, 每次按的時候要一按一放, 按下去要有酸脹或痛的感覺。另外,按下去後需持續半分鐘,然後再鬆開,再重複;每次應不少於3分鐘, 每天不拘次數。


2、心俞,心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是把瘀血排向膀胱經的必經之路,它可以很好地調節臟的功能,具有寧心安神、通調氣血的作用,心俞位於後背上,在脊柱旁開1. 5寸的直線上, 也就是管柱和肩胛骨內側的中點, 平對第5胸椎。對心俞的刺激以拔罐為好, 每天晩上9點左右,兩側穴位同時進行,對於年齡稍大者拔罐的力量要適度放小,時間稍短,每次10分鐘即可,拔完後在穴位上按揉2分鐘以鞏固效果。

3、膈俞,膈俞也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在脊柱旁開1.5寸的直線上,平對第7胸椎,其刺激方法和心俞相同, 每天與心俞同時拔罐10分鐘,兩側同時進行,拔完後按揉2分鐘。



二、肝不老則病難擾

40歲以上的人常出現腰腿痛、落枕、抽筋、眼花、全身酸痛、莫名發火、打嗝噁心等症狀,《黃帝內經》說“肝主筋”,但是如果肝血虛,筋則得不到滋養,人就會沒有力氣,並出現抽筋等症狀, 當然這也是身體在向我們抱怨呢。對此,我們身體有三大特效穴位:承山、陽陵泉及三陰交。

1、承山:承穴自古以來就是腿痛轉筋的有效大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腿後側正中,後面隆起肌肉的下角處。腿痛的時候,用手點揉此穴5分鐘即可。


2、陽陵泉:陽陵泉是全身筋的總匯之處,位於足少陽膽經,在膝關節的下方,小腿外側,腓骨頭下方凹陷處。用拇指點揉或者點拔陽陵泉穴,點拔效果最好,每天5分鐘,也可以用指關節刺激陽陵泉, 以加大刺激量。

3、三陰交: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會的重要通衢,因此,刺激該穴可以防治肝、脾、腎三臟的諸多疾病,該穴位於小腿內側, 在內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後緣處,每晩臨睡前,先用熱水泡腳10分鐘, 水要淹沒小腿肚以上, 然後從上到下按揉穴位, 先按兩側陽陵泉3分鐘至產生酸脹感,然後點按承山3分鐘,最後按揉雙腿三陰交,向骨緣內側點揉5分鐘。



三、一穴讓肺自由呼吸

“肺為嬌臟,不耐寒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內臟功能比較弱,抵抗力低,所以經常出現多咳(痰常難咳出)、怕熱、虛汗、氣短、情緒低落、容易感冒等,這些看似“熱病”的表現其實是一種假象,真正的病因是肺陰虧虛。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一穴就夠了,那就是合谷。合谷俗稱“虎口”,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的掌背側,平第二掌骨的中點處, 每天堅持按揉合谷3分鐘, 堅持15 天左右,咳嗽、低熱、虛汗、胸悶、氣短等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四、養好脾經肌肉壯

相對於其他臟腑來講,脾胃很是不受重視, 更有人將其視作可有可無, 因此對於脾胃的一些症狀,如莫名心煩、膽小多疑、疲憊消瘦等也常常視而不見。但脾胃是“後天之本”,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般得慌”,脾胃虛弱,要么不想吃,要么吃了不消化,不管怎樣,都會讓我們的身體缺少“動力”。所以,脾胃之病不可不防,更不可不治。如何提高脾的“工作質量”,見效最快、最持久的就是按摩足三里和脾俞。


1、足三里: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每天不定時按揉足三里,每次3分鐘, 力量先由輕到重,然後再由重到輕,且飯前飯後一定要堅持按揉。

2、脾俞:脾俞位於人體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刺激脾俞的最好方法是拔罐,隔天1次,每次15分鐘, 兩側穴位都要進行,時間大約在每晚臨睡前1小時。

3、中脘:中脘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的中點, 宜在每天飯後0.5~1小時按摩此穴,點揉5分鐘即可。


五、固本強腎,百病去焉

腎為先天之本, 是父母饋贈給我們的寶物,正因為它重要,所以腎稍有不適會很快體現出來,如畏寒怕冷、口渇多飲、夜尿頻多、腰膝酸痛、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煩躁疲老等,具體來說,這些都是腎陽虛的表現,通常我們只需要以下3個簡單且行之有效的穴位就可以了。


1、合谷:合谷被稱作是人體的第二保健大穴,可以提高衛陽功能,應每天堅持按揉或艾灸該穴,該穴春夏季適合按揉,冬季、深秋或者夏秋之交適合艾灸,按揉的時候應該朝著小指方向按, 以有酸脹感為度。艾灸時應拿著艾條在距離穴位約兩指的地方進行。

2、足三里:足三里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將體內的邪氣驅逐於三里之外。因此,民問有諺語說“拍擊足三里,勝吃老母雞”。

3、魚際:魚際是手太陰肺經的穴位。位於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的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可每天堅持推揉雙手魚際,但一定要與合谷、足三里配合使用,方法是每天早飯前和晩飯前按揉雙側合谷各3分鐘, 然後再按揉或艾灸雙側魚際和足三里各3分鐘。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