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堅持這樣拍手臂,皺紋少了、腸道通了……

一個人的體內毒素越少,人就越健康、越長壽、越不容易衰老。所有我們必須把,不需要的、過剩的、對人體有傷害的毒素,排出體外!人體有一條專門排毒的通道,每天拍一拍,無毒一身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拍上一個月,排毒排乾淨!

大腸本身就是“傳道之官”,它會將身體的垃圾源源不斷地輸出體外。保持大腸經通暢,對身體的好處太多了,但是我們不能夠像洗臉一樣擦洗腸道,吃瀉藥只會傷害腸道,如何清理腸道,確保垃圾的排空?

這樣做:

拍打大腸經


我們順著上圖大腸經循經路線拍打就行!

我們拍打的手臂段就是大腸經的循行路線。拍打手臂就是拍打大腸經。

每天用手拍,要是覺得累,可以用阿強體驗營專用拍痧掌,比用手拍效果還要好!堅持半個月後,臉色好了,身體也強壯了。

拍打大腸經時應該記住,不要與肺經相混淆,因為它們兩個比較接近。大腸經是由下向上拍打,這一點一定要記清。

一條手臂拍打10分鐘左右,然後換另一條手臂。遇到痛點可以多拍打一會~作用多得都數不清!

一次一個艾友跟我說:老師,我下牙痛,你說是我大腸有火,我就順著大腸經按揉,發現左邊手三里的位置有疼痛點,我就拍這裡,上午拍了100下,下午又拍了100下,第二條牙痛就好了。

1、排出毒素

中醫認為,大腸為“傳導之官”,主要功能是傳化糟粕,通過大便排出體內的毒素。

2、延年益壽

醫學家王充提出:“欲得長生、腸中自清”。腸道通暢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

3、防治便秘

大腸經暢通,有助腸道健康;如果大腸經氣血阻滯、經絡不通,則會引發便秘。國際衛生組織健康標準之一:大便通暢。

4、排毒養顏

另外,大腸經通暢不只是解決便秘這點兒事,它還能有效地讓大腸發揮其功能,加強排毒養顏的功效。當大腸及時排出體內堆積的廢物之後,你的皮膚會白裡透紅。

5、滋潤肌膚

“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經氣血旺盛,經氣通暢,就可以及時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確保肺功能正常。“肺主皮毛”,肺好了,人體自然面色光澤滋潤、肌膚細膩動人。



大腸經兩個要穴,防病又治病!

大腸經上有兩個重要的穴位,分別是合谷、曲池,也應做重點保健。

合谷穴

止痛、防治感冒


位於手背虎口處,按揉此穴有很好的止痛功效,如治療牙疼、頭痛、咽痛等,合谷都是首選穴位。

經常按摩合谷穴還能有效預防和治療感冒,對高血壓的治療和緩解也有一定作用。

曲池穴

清熱、瀉火、排毒


屈肘時,肘橫紋末端即為該穴。曲池為清熱、瀉火、排毒的首選要穴,尤其對於發熱性疾病,有良好的退熱作用。

曲池穴也是保健要穴,堅持每天按揉,有助降糖、降脂、降血壓。

這個方法真的很好,堅持半個月有人皮膚好了,瘦了,便秘好了,就看你自己堅持不,15天看效果,最好堅持30天!


3個瑜伽招式助你全身“排毒”


Preface''

體內毒素如果不及時排除體外,就會造成很多身體疾病,今天瑜伽君要跟大家分享一組體內排毒瑜伽,學起來,把毒素統統排出體外!

體內毒素過多徵兆有以下情況的人要注意:

1、舌苔發黃、口臭,好多人都感覺“吃不飽”,胃要排毒;

2、面部長斑、白帶增多,脾要排毒;

3、面部或者身體水腫、疲倦感增加,腎臟要排毒;

4、潰瘍長在舌頭,心臟要排毒;

5、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向下凹陷,肝要排毒;

6、下巴出現痘痘,小腸要排毒。

瑜伽運動可以“清洗”腸胃

———————————

瑜伽方法清理消化道的原理,主要是通過長時間連續飲用淨水,做出不同的運動姿勢,使水由口腔開始順消化道一次清洗胃、十二指腸、小腸和大腸,然後從肛門排出體外,所以,經常採用瑜伽方法,可以起到“清洗”腸胃的效果。

採用瑜伽運動的方法,宜在早晨空腹進行,早餐5-7點是消化活動的旺盛時間,有利用清腸胃。

你可以這樣開始:清晨,空腹,準備一壺溫開水,放入一點鹽,略帶鹹味。準備兩個玻璃茶杯,斟滿鹽水,快速並不間斷的將其喝完。然後選擇做以下的瑜伽動作。


半月式

step 1:腳併攏站立,吸氣,從體側將手臂向上伸直,手指交叉握緊,食指伸直合併,手臂伸直緊貼雙耳。

step 2:呼氣,上半身保持位置不變並向後、左、右三個方向分別彎曲練習。



三角式

step 1:雙腿分開約兩個肩寬,雙臂向兩側平舉。

step 2:左腳向左轉動90度,呼氣,上身倒向身體左側,左手手掌觸地,右手盡量向上延伸,轉頭看右手指尖,保持10秒。吸氣還原後轉作另外一側。


船式

step 1:坐在地面上,腿向前伸直,手掌放在臀部兩側,保持背部挺直。

step 2:呼氣時軀幹稍向後靠,同時抬起雙腿,保持膝關節伸展,身體的平衡靠臀部來保持,讓眼睛與大腳趾齊高度。

step 3:平衡之後,嘗試把手離開地面,向前伸展,與地面平行,掌心相對。

step 4:正常呼吸,保持半分鐘或者逐漸增加時間。

step 5:呼氣,放鬆身體,躺下,完全放鬆。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