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牙痛、胸悶、脫髮、失眠……名中醫推薦了這幾個穴位,簡單還不花錢

穴位按摩是中醫的傳統特色,通過不同的刺激方法激發它們的生理功能,就能起到保健養生作用,簡單有效,還不用花錢。杭州市名中醫、杭州市中醫院副院長詹強為大家介紹了幾個常用的保健穴位,不妨來試試。



止痛要穴——合谷穴

位置:合谷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四總穴歌》說面口合谷收,指的是頭面痛用合谷療效好。合谷穴是止痛要穴,可以治療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等症。

用大拇指指端按揉該穴位1-3分鐘,也可以掐按,當感覺有明顯酸脹感時即可。但要注意孕婦不宜使用。

“出氣”解鬱——膻中穴

位置:在心口窩的地方,也就是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和人體最重要的物質活動基礎——氣密切相聯的。凡和氣有關的疾病,如氣虛、氣機淤滯等都可以找它來調治。有的人尤其是患有心髒病、冠心病的人,受了什麼刺激,生氣了,這時候往往氣運行不順暢,氣滯血瘀,心臟供血不足,肯定會很難受。


這時候,可用右手擱在膻中穴,先按順時針方向輕揉100下,再按逆時針方向輕揉100下。按揉膻中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是增強心肌供血的強效“救心丸”。

年紀大點的人,平時作為一種保健措施,也可以經常按摩膻中,加強氣的運行效率,這樣對於防治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也有幫助。



補益首選——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人體小腿前外側,當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足三里穴是人體最為重要的保健長壽穴位,全身血氣不足時,需要脾胃的運化,該穴位對於脾胃功能起非常好的調節作用。可以消除瘀血引起的胃痛等各種疼痛。

自我保健法:

方法一,取坐位,用一手拇指按於一側足三里穴,先順、逆時針各揉按30次,然後換手,同樣揉按。當穴位處有產生酸脹感覺即可。

方法二,也可以兩手握拳(拳心向上)用拳頂捶足三里,左拳捶右足三里,右拳捶左足三里,捶時脛骨前肌有明顯的酸脹感,對防治腸胃病和傷風感冒有良好的作用。

方法三,還可以用艾條做溫灸,每週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改善脫髮——百會穴

百會穴為督脈穴位,位於頭頂正中心,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百會穴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按摩百會能改善頭部供血,發為血餘,血足了,頭髮就不會掉了。

用食指、中指輕叩,也可以用拇指揉按。



疏肝理氣——太衝穴

太衝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位於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太衝為肝經原穴,按揉該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太衝穴具有的疏肝理氣功效,可有助於治療肝氣鬱結所形成的抑鬱症狀。

每天用大拇指腹,也可以用按摩棒代替,先點按穴位10次,後以揉法順逆時針各按揉5次,可反复操作5~10分鐘。

補腎防病——湧泉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人體諸多經脈都匯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堅持揉搓此穴會促使手腳冰涼症狀減輕。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據臨床應用觀察,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用手掌快速揉搓該穴,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晚上臨睡前,揉搓湧泉穴9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90下。



滋陰養顏——三陰交

三陰交歸屬於足太陰脾經,該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即足內踝上3寸。


這個穴位之所以叫“三陰交”,是因為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肝經提供的水濕風氣、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穴位的功用可以通血脈,疏經絡。兩者合用則可以疏通血脈,加強代謝,緩解皮膚斑塊,色素沉著等症狀。

用大拇指或食指指端按揉該穴位5-8分鐘,當感覺有酸脹感時即可。

改善失眠——神門穴

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按摩刺激該穴位可有助於治療心煩心悸,失眠健忘;這是心經的常用穴,對於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只要想起來,我們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用大拇指腹,先點按穴位10次,後以揉法順逆時針各按揉5次,可反复操作10~15分鐘。每天操作1~2次。



養生要穴——神闕穴

神闕穴為任脈上的陽穴。位置在臍部中央。


神闕穴歷來是養生要穴。因為肚臍皮薄凹陷,無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很容易受寒邪侵襲,但同時也便於溫養,是人體生命最關鍵的要害穴之一,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自我保健法:

溫灸:每天溫灸3-5分鐘,用艾條在神闕穴周圍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移動,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溫灸該穴有溫陽補益脾胃,理氣和腸的功效,建議長期堅持溫灸,效果顯著。

按揉法:端坐位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雙手疊掌放於肚臍處即神闕穴上,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100下。

化痰祛濕——豐隆穴

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豐隆穴有調和胃氣、祛濕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

自我按摩法:取坐位,可用大拇指指腹置於該穴每天按壓3到5分鐘。穴位一般比周圍要敏感,當感覺有輕微疼痛、酸脹感即可。

文章來源: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