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出汗多怎麼辦?推荐一個穴位兩碗湯,夏季養生又健康

出汗多也未必是身體毛病,民間曾有說法“不同部位出汗意味著該臟器虛弱”,為此曾有專家闢謠,排汗屬於人體正常行為,如果是腋窩以及手足部位出汗多,都僅僅是“原發性多汗”,屬於正常,那麼不正常排汗(多汗)是如何體現?




中醫學上,“有病”的多汗指滿頭大汗,頭面部出汗多且汗流不止,多是因為人體內鬱邪熱,熱蒸於上造成,可分實證與虛證區分。調理分虛實:

實證:滿頭大汗是體內濕熱造成,常見雙目發黃、舌苔黃膩、小便不利。機體受到濕邪侵襲,濕邪鬱堵,積聚然後生熱,形成濕熱往機體四處發散,循經絡攀上迫使津液外洩,便出現滿頭大汗的情景。脈搏無力心跳加速,助長發汗趨勢,發汗更嚴重。

虛證:陽氣不足也會引起頭面多汗,發汗原因卻不是因為熱,觸摸四肢沒有溫暖感,人體表現為氣短、畏寒,乏力。多見於產後、病後的人群,因陽氣不足腠理不固導致津液外洩。



穴位建議:肩髃穴


可活絡通經,解表散熱,尤善於治療風熱。按摩該穴可改善動脈彈性從而增強肢間血液循環,增大血液流量,使血液活躍,通行散熱除濕。一般用二指壓法以適當力度按摩1-3分鐘即可,該穴對治療關節炎也有強大療效。



網紅驗方推薦:


棗芪黑豆湯:

取紅棗20顆,黑豆2兩(100g),黃芪1兩(50g);以水煎服,對於氣虛自汗治療大有好處。

參芪五味子煲豬心:

取黃芪、黨參各12g,五味子4g,新鮮豬心一個(完整,不碎件),把藥材放入豬心中,加水一同熬煮,最後吃肉喝湯,其善於解決人體陽氣不足導致的體虛自汗、盜​​汗。

人生不易,願您健康!


文章來源:健康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