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陽氣
現代人或因生活所迫、或由環境所使,每天不斷的耗傷自己的陽氣,或直至傷及根本,疾病從生。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活出健康,在都市生活中應避免以下幾點,以免造成陽氣不必要的流失。
一、非時作息,陽不歸根
中醫認為最佳的睡眠時間為“亥子丑”三個時辰,依據子午流注學說,此時三焦、膽、肝經當令。亥時(晚上9-11點)對應的是三焦經,氣血灌註三焦經,此時宜排除雜念,靜心安神,以養元氣。屈膝而臥,漸漸入夢。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對應的是膽經,膽主生髮,相當於一年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人身的陽氣便是在此時優質的睡眠中得以蓄積的,必須熟睡,不可熬夜。丑時(凌晨1點-3點)對應的是肝經,良好的睡眠狀態是最好的養肝、保肝之法。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氣足精滿。今時之人不然也,有了電燈的照明,有了電視、電腦等娛樂設施,人們已習慣於晚睡,罕有亥時入睡,甚至子時還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而子時為一陽生,為陰陽交替之時,若不能入睡,直接損傷的是坎中一陽,長此以往,坎陽虧虛,各種疾病應運而生。
二、嗜食寒涼,兼好甜辣
隨著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交融及冰箱等家電在生活中的普及,現代人飲食習慣也慢慢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年輕人偏愛生冷食物,這些都會嚴重損害脾胃陽氣,尤其在夏季人體陽氣外散,胃腸反而呈虛寒狀態,故夏季應飲食清淡、溫食熱飲。
若是以生冷食物冷飲來解暑,則是犯了“虛虛實實”之誤,脾陽受損則運化不利,出現腹痛、腹瀉、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膩厚味,人體無法運化致痰濕內生,濕為陰邪,且重著粘滯,阻礙陽氣的運行,導致陽鬱陽虛證;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奮,陽氣過分的耗散,也會導致陽氣虧虛。
三、不避賊風,夏月傷寒
《內經》中提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聖人避風如避矢石”,可見古人對風邪是防範有加的,因為風邪不但為百病之長,也是六淫之先行官,風邪侵犯肌表以致表虛,接著其他邪氣就可以乘虛而入,尤以寒氣對人體的傷害最大,寒邪屬水能滅火,最傷人陽氣,而陽氣為人身立命之本,張仲景著《傷寒論》而成醫聖,可知謹避風寒之重要性。
冬季外界寒風凜凜、水冰地坼,但人體毛孔收緊加上厚衣覆體,風寒之邪並不易侵犯人體,而夏季陽氣外散毛孔開洩,無異於門戶大開,此時若立即吹電扇或進入空調房,風寒之邪就會直入肌膚、筋脈、骨節,若不及時排出寒氣,更會侵犯六腑五臟,乃至成不治之症,可見人為邪氣對人體之傷害遠甚於自然之氣。
四、運動不當,陽氣外張
現代人崇尚“生命在於運動”的理念,身體不適或是生病時往往認為是缺乏運動所致,於是開始定時定量、持之以恆地運動,但大部分人並未因運動得益,這是不明運動原理及不合理運動導致的。盧崇漢先生在《扶陽講記》中提到“動能生陽,也能耗陽”,其實運動的本質是加強氣血的流通,適合於陽氣尚足但氣血不暢之人,或為飲食厚膩,或為久坐不動,或為思慮過度,但絕不適合於氣血大虧之人,因為虛人陽氣固攝的功能不足,運動後陽氣耗散致陽氣更虛。
另外運動屬生髮,應該是春夏白晝之事,而現在很多人都是晚上運動健身,看似彌補了白日的運動不足,其實是違反了“生長收藏”之序,《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指出冬三月要“無擾乎陽”、“無洩皮膚”,冬季大量運動出汗影響了陽氣的收藏,尤其使腎陽受損。
五、工作煩勞,壯火食氣
今人工作繁忙、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煩惱也增多,《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煩勞則張。人體陽氣依靠物質和精神的刺激長期在外工作,不知及時收藏休息,一方面會導致陽氣的虧虛,另外,陽氣太疲勞導致無力入陰收藏,造成失眠,甚至神經衰弱,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
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是發展和消費,兩者都在不斷增加人的慾望,慾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壯火,《內經》提到“壯火食氣”,故慾望也會消耗人體正氣。《老子》告誡我們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其實就是減少我們的慾望,從而節省陽氣,不讓其過早的消亡。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
一、非時作息,陽不歸根
中醫認為最佳的睡眠時間為“亥子丑”三個時辰,依據子午流注學說,此時三焦、膽、肝經當令。亥時(晚上9-11點)對應的是三焦經,氣血灌註三焦經,此時宜排除雜念,靜心安神,以養元氣。屈膝而臥,漸漸入夢。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對應的是膽經,膽主生髮,相當於一年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人身的陽氣便是在此時優質的睡眠中得以蓄積的,必須熟睡,不可熬夜。丑時(凌晨1點-3點)對應的是肝經,良好的睡眠狀態是最好的養肝、保肝之法。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氣足精滿。今時之人不然也,有了電燈的照明,有了電視、電腦等娛樂設施,人們已習慣於晚睡,罕有亥時入睡,甚至子時還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而子時為一陽生,為陰陽交替之時,若不能入睡,直接損傷的是坎中一陽,長此以往,坎陽虧虛,各種疾病應運而生。
二、嗜食寒涼,兼好甜辣
隨著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交融及冰箱等家電在生活中的普及,現代人飲食習慣也慢慢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年輕人偏愛生冷食物,這些都會嚴重損害脾胃陽氣,尤其在夏季人體陽氣外散,胃腸反而呈虛寒狀態,故夏季應飲食清淡、溫食熱飲。
若是以生冷食物冷飲來解暑,則是犯了“虛虛實實”之誤,脾陽受損則運化不利,出現腹痛、腹瀉、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膩厚味,人體無法運化致痰濕內生,濕為陰邪,且重著粘滯,阻礙陽氣的運行,導致陽鬱陽虛證;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奮,陽氣過分的耗散,也會導致陽氣虧虛。
三、不避賊風,夏月傷寒
《內經》中提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聖人避風如避矢石”,可見古人對風邪是防範有加的,因為風邪不但為百病之長,也是六淫之先行官,風邪侵犯肌表以致表虛,接著其他邪氣就可以乘虛而入,尤以寒氣對人體的傷害最大,寒邪屬水能滅火,最傷人陽氣,而陽氣為人身立命之本,張仲景著《傷寒論》而成醫聖,可知謹避風寒之重要性。
冬季外界寒風凜凜、水冰地坼,但人體毛孔收緊加上厚衣覆體,風寒之邪並不易侵犯人體,而夏季陽氣外散毛孔開洩,無異於門戶大開,此時若立即吹電扇或進入空調房,風寒之邪就會直入肌膚、筋脈、骨節,若不及時排出寒氣,更會侵犯六腑五臟,乃至成不治之症,可見人為邪氣對人體之傷害遠甚於自然之氣。
四、運動不當,陽氣外張
現代人崇尚“生命在於運動”的理念,身體不適或是生病時往往認為是缺乏運動所致,於是開始定時定量、持之以恆地運動,但大部分人並未因運動得益,這是不明運動原理及不合理運動導致的。盧崇漢先生在《扶陽講記》中提到“動能生陽,也能耗陽”,其實運動的本質是加強氣血的流通,適合於陽氣尚足但氣血不暢之人,或為飲食厚膩,或為久坐不動,或為思慮過度,但絕不適合於氣血大虧之人,因為虛人陽氣固攝的功能不足,運動後陽氣耗散致陽氣更虛。
另外運動屬生髮,應該是春夏白晝之事,而現在很多人都是晚上運動健身,看似彌補了白日的運動不足,其實是違反了“生長收藏”之序,《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指出冬三月要“無擾乎陽”、“無洩皮膚”,冬季大量運動出汗影響了陽氣的收藏,尤其使腎陽受損。
五、工作煩勞,壯火食氣
今人工作繁忙、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煩惱也增多,《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煩勞則張。人體陽氣依靠物質和精神的刺激長期在外工作,不知及時收藏休息,一方面會導致陽氣的虧虛,另外,陽氣太疲勞導致無力入陰收藏,造成失眠,甚至神經衰弱,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
當今社會的主旋律是發展和消費,兩者都在不斷增加人的慾望,慾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壯火,《內經》提到“壯火食氣”,故慾望也會消耗人體正氣。《老子》告誡我們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其實就是減少我們的慾望,從而節省陽氣,不讓其過早的消亡。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