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何謂中醫的“營氣”“衛氣”



(一)營衛的生成《靈樞·營衛生會篇》雲:“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心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週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具體地描述了營衛的生成,來源於飲食物經過中焦脾胃的吸收轉化而成的“精氣”(指具有營養價值者),通過心肺的氣化作用則化為營氣與衛氣。






(二)營衛的分佈與生理功能《素問·痺論篇》雲:“榮者(榮與營通用),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饌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盲膜,散於胸腹。”指出了營與衛性質不同,故功能和分佈也不同。《靈樞·邪客篇》雲:“營氣者,泌其淖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營四末,內註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懍疾,而先行以分肉四末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指出了營氣系精氣之柔和成分,是水穀入胃,借中焦熱能,吸取其汁液,流注於脈中,化而為血,故常營血並稱。衛氣乃水穀入胃,是中焦之熱能所蒸發出的氣體,屬精氣之雄厚成分,不能入於血脈之中,只能循宗氣而分佈於血脈之外,運行於皮膚,分肉和四末,故常肺衛並稱。但兩者之間是相互為用,不可分割的,正如張景岳所說:“衛主氣而在外.然亦何嘗無血,營主血而在內,然亦何嘗無氣。故營中未必無衛,衛中未必無榮,但行於內者,便謂之榮,行於外者,便謂之衛。此人身陰陽之道,分之則二,合之則一而已。”這更加具體地論述了營、衛、氣、血的實質與功能及其分佈的不同。


(三)營衛與臟腑的關係《難經》第三十二難雲:“心者血,肺者氣,血為榮,氣為衛,相隨上下,謂之榮衛,通行經絡,營周於外。”具體的指出了心肺與氣血榮衛的密切關係。由於心主血,肺主氣,營衛統掇氣血,心肺為之主宰,經氣的環流,促進了營血運行全身,揭示了營衛直接與心肺的關係,與氣血相連。營衛與氣血,營衛與心肺,均存在著內在的緊密關係。



若進一步加以探討,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根據營衛統攝氣血及張景岳所云:“血中有氣,氣中有血”的理論,血液的進行和統攝,必須靠氣的推動,才能發揮作用,才能保持一定的溫度。如果營衛調和,營衛不虛,則心、肝、脾功能正常;否則易導致這些內臟功能的紊亂。脾不僅能統血,還能益氣,因能益氣,才能使水穀精微化生營衛。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恆說:“胃為衛之本,脾乃營之源。”說明脾胃乃營衛生化之源。


腎主諸陽,衛為氣,屬陽,衛陽與腎陽相通,營衛雖生化於中焦,但屬陽氣的衛氣卻出於下焦” (見《靈樞·營衛生會篇》 ),可見衛氣與腎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營衛與心、肺、肝、腎、脾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調和營衛和補養營衛,有助於這些畦腑功能活動的加強。亦可以說,這些臟腑的某些疾病,當反應出營衛失調或營衛不足時,通過調和營衛或補養營衛,即可得到糾正或恢復。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