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春捂4部位,應對“倒春寒”



驚蟄節氣過後,氣溫有所回升,老李提醒親們!穿衣時仍要注意“春捂”,以應對突如其來的“倒春寒”。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 ℃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因此,當氣溫回升後需要再捂7天左右,大概捂到清明時節方可告止。雖然俗話說春捂秋凍,但不是穿衣減衣這麼簡單,捂的位置也很講究。


手腕神門穴位於手腕處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神門穴作為“春捂”的關鍵部位,主管各臟腑元氣,能夠強化臟腑功能,還可主治胸痛、焦躁、便秘、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平時還可用拇指指尖點按神門穴30次,以除煩去燥、安神定志。


肚臍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注意此穴的保暖可以鼓舞脾胃陽氣,對於胃寒、腹瀉者很有益處。此外還可以於每晚臨睡前揉腹部,先將雙手搓熱,左下右上疊加於肚臍,順時針揉轉數百下。




腰眼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之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經常按摩腰部的腎腧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而眾多腎陽虛患者腰部酸軟怕冷也正是忽略了腰部腎腧穴的保暖。腎腧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此穴,可溫暖腎陽。另外,還可兩手握拳,以食指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腧穴,先順時針方向壓揉數次,再逆時針壓揉。


小腿及足部有許多老年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雙目赤痛的症狀,這些表現均屬肝陽虛,此時應注重小腿及足部的保暖,平時可多熱敷小腿外側的陽輔穴和足部的足臨泣穴。陽輔穴位於小腿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4寸的位置。足臨泣穴位於第4腳趾與小腳趾之間縫隙的終點,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

文章來源:崆峒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