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一個穴位,扶正心臟陽氣!中華醫學有瑰寶,我們卻傻傻不用

今天我們為您說一個病症,乃是當代越來越高發的冠心病、心絞痛。

這類疾病,現代醫學對其形成的原因,已經有十分精細的認識了。這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根據這樣的認識,此類疾病在預防和治療等方面,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在急性發作期,從前幾乎無藥可救的患者,如今通過介入手術的治療,都有希望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這是當代人的福音。

不過,古代人對此,也不見得沒辦法。

在解剖醫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把冠心病、心絞痛這類病症,稱之為“真心痛”。早在《靈樞》的年代,先賢就對此類病的致死性有深刻認識,說它:“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對於這類疾病的成因,古人當然不知道有血管粥樣硬化這一說,因此認為是心中陽氣不足所致,“所以然者,責在胸中陽位之極虛”。還有《類證治裁》裡面也說:“胸痺胸中陽氣不足,久則乘陽位而痺結也”。


既然如此,要想改善“胸中陽位極虛”的狀態,我們該如何做到呢?

聰明的古人發現了一個竅門。這個竅門,至今依然有它的實用價值。這就是利用我們膀胱經上的心俞穴。




心俞穴,在背部,屬足太陽旁觀經。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要說這個膀胱經上,有很多俞穴。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等,依次排開。這一類的俞穴,又叫做十二背俞穴。就心俞穴而言,它是心室中的高溫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之所,和心臟的位置臨近,因此有就近治療臟腑疾病的功能。由於膀胱經屬陽,為一身之藩籬,陽氣旺盛之所在,因此通過刺激心俞穴,可以引陽氣入心,從而壯心陽,扶正心中元陽之氣。這一點,對改善冠心病、心絞痛症狀,預防此類疾病發作,是十分重要的。就現代針灸臨床治療來看,它對於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


那麼,我們如何利用心俞穴呢?就治療而言,常向下或者斜刺0.5寸到0.8寸。這是專業的手法,我們不必效方。日常保健,如果能每天按壓左右心俞穴200下,力道緩而有力即可。冠心病穩定期的患者,用此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如果能在刺激心俞穴的同時,多刺激巨闕穴、內關穴、郄門穴,就更好了。巨闕穴和心俞穴搭配,屬於俞募配穴法,內關穴能寬胸解鬱、寧心安神。郄門穴可以調節少陰心經的經氣,通經止痛。

總而言之,這心俞穴,作為可以扶正心中陽氣的大穴,我們不能不知。如果能有效運用,會給心臟保健帶來莫大的好處。

文章來源:生活熱點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