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這兩條經絡是支撐生命的“能量線”!

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營養物質提供能量。中醫學認為,脾胃運化水穀,化生氣血,是人體生命的源泉。


經絡是聯絡臟腑、四肢百骸的橋樑,臟腑與經絡息息相關。而與脾胃密切相關的經絡,對發揮脾胃功能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到底是哪兩條經絡呢?請看正文~~

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是十二經中非常重要的兩條經脈,具有臟腑表里關系。兩經一表一里,一臟一腑,在外循行於體表,在內聯絡脾胃,聯繫眾多的髒腑器官,使多個臟腑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生成並輸布氣血、調節氣機升降,來調控整個機體的正常運行。因此,脾胃常被稱為“水穀之海”“氣血生化之源”。

足陽明胃經

循行部位起於鼻翼旁,夾鼻上行,左右側交會於鼻根部,旁行入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鼻柱外側,入上齒中,還出,夾口兩旁,環繞嘴唇,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頜骨後下緣到大迎穴處,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過上關穴(客主人),沿髮際,到額前。



本經脈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向下後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過膈肌,屬胃,絡脾。直行向下一支是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旁開二寸),下行至腹股溝外的氣街穴。

本經脈又一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分出,沿腹腔內下行到氣街穴,與直行之脈會合,而後下行大腿前側,至膝髕沿下肢脛骨前緣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側端(厲兌穴)。

本經脈另一分支從膝下3寸處(足三里穴)分出,下行入中趾外側端。又一分支從足背上沖陽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交於足太陰脾經。


胃經的腧穴起於承泣,止於厲兌,左右各45穴。胃經是人體很重要的一條經脈,之所以稱為胃經,是因為它主要支配脾胃的功能,主管人體氣血化生。除此之外,胃經也影響循行經過部位,包括頭面部、胸部、腹部、腿部及腳部。

俗話說,“十人九胃”“胃靠三分治,七分養”。可見,注重胃的保養是治療胃病的關鍵之一。而中醫養胃又講究“細水長流”,要慢慢調理。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在外行於身之前部,與足陽明胃經互為表裡。

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8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於手少陰心經。


脾經的腧穴起於隱白,止於大包,左右各21穴。主要治療脾胃病、婦科病、前陰病,以及與脾有關的肺、心、咽喉、舌等經脈循行部位的疾病。

經中諸多重要的穴位,如太白、公孫、三陰交、陰陵泉、血海等都是治療疾病、養生保健的要穴。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文章來源:艾蓬軒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