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中醫艾灸,只需幾個穴位就可治療膽結石



膽石症(膽結石)是比較常見的膽道疾病。可分為膽囊結石、膽囊管結石、總膽管結石、肝管內結石之別。急性發作時主要症狀特徵有右上腹或劍突下陣發性絞痛、向右肩背放射,且有壓痛、反跳痛和腹肌緊張,可伴發熱、黃疽。慢性期主要症狀特徵有上腹不適、右上腹隱痛、腹脹、曖氣、厭食油膩等。常因情志不舒、嗜食肥甘、蟲積、外感等,影響肝膽疏泄和脾胃運化。或致肝膽氣滯,膽洩不暢;或致脾失健運,濕熱內蘊,日久煎熬成石;或致氣滯腑閉,血行不暢,化瘀壅膿,而形成膽囊炎、膽石症。


膽囊炎、膽石症屬中醫的“脅痛”、“結胸”、“黃疽”等範疇。膽囊炎、膽石症病位在膽腑,與肝、膽、脾、胃等臟腑有關。“膽者,中精之府”,其功能既依賴肝的疏泄,儲存膽汁,又能促進脾胃運化,以轉輸通降為順。




基礎施灸穴位為:肝俞膽俞日月支溝陽陵泉膽囊穴


可根據具體分型增加配穴:

肝鬱氣滯

疼痛特點:陣發性右上腹絞痛,向肩背放射,與情志變化關係密切

伴隨症狀:飲食減少,或有口苦、噯氣、噁心、嘔吐,可件輕度發熱惡寒

增加配穴:行間太衝


濕熱熏蒸

疼痛特點:持續性右上腹脹痛或絞痛,痛引肩背

伴隨症狀:發熱畏寒、胸悶納呆,泛惡嘔逆,口苦咽於

增加配穴:行間合谷





熱結血瘀

疼痛特點:脅痛如刺,持續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疼痛部位可觸及積塊

伴隨症狀:胸腹脹滿,黃疽不退,寒熱時發,便秘尿黃

增加配穴:血海三陰交


文章來源:艾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