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膝蓋冷,腿發涼,此穴是個“小太陽”!用上就好

岐黃之約特約名家:劉納,資深營養專家、知名養生專欄作家、高端私人健康顧問。倡導“巧借自然之力助人自愈”,以最實用、最簡便、最自然的方法引導大眾守護個人健康。



眼下寒風漸起,冬意已濃,您是不是也有膝蓋冷痛、下肢發涼、肌肉酸痛而行動不便之感呢?如果是這樣的話,今日,小編為你說上的這個穴位,您可要好好品味了。

什麼穴位呢?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 伏兔穴 ”。

這個穴位在哪裡?它就在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取穴的時候有個竅門,這就是以手腕橫紋抵患者膝蓋上緣,當中指到達處是穴。

話說這古人,為什麼要把此穴取名“ 伏兔 ”?其中的伏,就是潛伏的意思。所謂兔,指的是人在下跪之時,此穴處的大腿肌肉肥健如兔,彷彿兔子臥伏一般。所以就叫做伏兔穴。


既然這個穴位的取名與肌肉有關,那麼它的功用,似乎也和肌肉有某種聯繫吧。事實上,的確如此。



話說這伏兔穴,本屬於足陽明胃經。伏兔穴的穴義,就是胃經氣血中的脾土微粒物質,在這裡沉降堆積。也即是說,這裡的脾土物質非常豐厚。因此,它可以天然地具有健脾、祛濕、溫補的作用。


我們知道,在中醫語境中,脾屬土。脾,主氣血生化。因此,利用伏兔穴,可以實現健脾而利氣血的作用。同時,脾主肌肉,對四肢的健康與否有重大影響。所以,通過這伏兔穴,一方面能促進氣血濡養周身,一方面能補養四肢肌肉,所以自然可以對肢體疾病,產生很好的治療作用了。

正因如此,這伏兔穴的主要功能,歷來就是治療膝蓋以及發涼、腰部酸痛、下肢酸乏無力,雙腿麻痺。這些都是伏兔穴的特點和性質所決定的。

因此,到了這秋冬二季,雙下肢出現發涼、冷痛、肌肉乏力、行走不便症狀,我們就可以利用伏兔穴。尤其是膝蓋冷痛這一症狀,用伏兔穴的效果最好。

那麼,如何來利用伏兔穴呢?就普通人而言,我們可以採取揉按和艾灸相結合的辦法。取患側的伏兔穴,先揉按10分鐘,然後艾灸 10分鐘,每天堅持操作20分鐘,可以有效改善不適。可以說,這伏兔穴是下肢的天然“小太陽”。打開它,讓氣血溫煦肢體,實在是一件養生之寶。



延伸閱讀:

一招“取嚏法”,可排出身體所受風寒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排肺寒的實用方法——取嚏法。

「取嚏法」是通過噴嚏幫助排除肺中的寒氣,可以改善受寒感冒,呼吸系統的受寒引起的症狀。對於感冒驟起,隨時可用。



方法:

用紙捻撓鼻孔或聞胡椒粉,讓自己打噴嚏。

注意:

若作為平日宣發肺氣,祛除表寒的保健,最好不要在下午四點半以後操作。因為此時陽氣漸收,肺由宣發轉為肅降。到酉時(17:00-19:00)就進入腎的納氣時段,宜藏而不宜生髮了。

轉腳腕就能矯正骨盆、改善腳冷還瘦腿

人體十二條經絡都是循行至腳腕,這里分佈著如太谿穴等很多重要的穴位。所以腳腕對身體確實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尤其對於改善腳冷、瘦腿美容、矯正骨盆等,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腳腕對場地要求不高,坐臥站立時均可進行。坐著時,可抬起一條腿,順逆時針各轉片刻;站著時,可一隻腳支撐身體,另一隻踮起腳尖,順逆時針各旋轉片刻;躺著時,一條腿膝蓋彎曲,另一腿搭在其上,順逆時針各轉片刻,然後換腳做。



尤其對於上班的人群,轉動腳腕甚至不會妨礙工作的進行,但是它卻能使腳腕的氣血暢通,骨正筋柔,經絡通暢。


時間若有限,可每隻腳每次順時針轉9圈,再逆時針轉9圈,然後換腳。動作要緩慢,做到極限。若時間允許,可以做到身體極限,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剛開始做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小腿酸痛,腳踝僵硬,「通則不痛」,堅持下去就會改善了。小腿圍會減小,腳踝也會擁有更美妙的線條。

本文作者:李亞紅,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同年分配至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工作至今,曾在北京協和醫院免疫科進修一年,一直從事中醫風濕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在23年的臨床實踐中,摸索出獨特的治療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




文章來源:岐黃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