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手部點穴防治足跟痛

導讀
現在患有足跟痛的患者並不少見,其主要病因是由於站立時間太久,走路太多,體重過重或局部挫傷等,這樣會造成足底深筋膜過度疲勞,促使足底纖維脂肪墊變薄,容易受傷而引起發炎,其中有些患者,由於跟骨結節退變鈣化而形成骨刺,亦可導致脂肪墊炎、跟下滑囊炎而形成足跟痛。現代醫學認為,足跟痛常與足底筋膜炎和跟骨骨刺等有關。此病常見於女性、肥胖者及中、老年人,而女性中,尤其是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發病率比男性更高。



中醫認為,肝有主管藏血、主管宗筋的生理功能。筋即筋膜,它是一種聯絡關節、肌肉,主司運動的軟組織。肝之所以能夠主管宗筋,是因為全身的筋膜都需要依賴於肝血的滋養,若肝血不足,則血不養筋;腎有主管藏精,主管骨骼和生髓的生理功能。腎氣足,則腎精充盈,精足則血旺,而精與血又可以互相生化,骨髓生化有源,則骨骼強壯。若腎氣虛,則骨也弱。所以說,肝、腎之氣虧虛,致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是本病發生的內在因素,而外傷勞損或寒濕入絡,則是足跟痛之外在因素。

具體方法
在雙手分別選取以下穴位。





合谷:
別名虎口。合谷穴系手陽明大腸經原穴,陽明經是人體中多氣多血之經脈,而該穴為全身鎮痛之要穴,具有理氣止痛之功效等。其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在第二掌骨靠近拇指側之中點取穴。簡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是穴。


大陵:
大陵系手厥陰心包經之輸穴、原穴。輸穴主治身體關節痛等功效。其位置,在腕橫紋正中取穴。


足跟穴:
足跟穴系新穴。具有調理足跟痛之功效。其位置,在手掌部心包經大陵穴與心包經勞宮穴連線,近腕橫紋1/4處取穴。


肝穴:
肝穴系全息反應對應穴。具有補益肝氣之功效。其位置,在無名指第一、二指骨關節之間橫紋中取穴。


腎穴:
腎穴系全息反應對應穴。具有補益腎氣之功效。其位置,在小指第二、三指骨關節之間橫紋中取穴。


足穴:
足穴系第二掌骨全息反應對應穴,具有調理足跟痛等功效。其位置,在手背第二掌骨橈側,近側底部端取穴。



在點穴按摩之前,要把指甲修短洗淨,用拇指端偏峰針對上述手部穴位,進行有節奏地點壓按摩,手法宜先輕後重再輕揉。在點穴時,要有一定滲透力,以達到略有酸、脹、痛、麻、熱、沉、寒、涼等“得氣”感為度。點壓頻率約同呼吸次數,每穴點壓按摩四、五分鐘,做完一隻手,再做另外一隻手,時間約一小時左右。儘管在點穴時穴位反應會較強,但術後周身一般會感到溫熱微汗,通體舒暢。術後要喝杯白開水,以利於體內毒素通過汗液、大小便等排出體外。

中醫認為,一切紅腫疼痛和炎症等都是由於經脈不通所引起,經脈疏通,則能起到很好的緩解和功能恢復作用。因為手為四肢之末,是陰陽之氣匯合的部位,刺激這些穴位,更容易激發經氣,有利於促進經脈疏通,氣血調和,所以能起到行氣、活血、化瘀、疏經通絡、濡養筋骨、滑利關節等功效。

寒從足底來。足跟痛患者平時要注意足部保暖,早晚用熱水泡足半小時左右,鞋內墊雙柔軟的鞋墊,女性盡量少穿或不穿高跟鞋,飲食宜清淡,運動則以緩和散步為主。

關注更多精彩


文章來源:中華中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