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老寒腿、關節炎,這樣艾灸就對了,這兩類人尤其要注意!

中醫認為

關節炎的發病大體是由於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勞損、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入或外力所致,從而氣血不暢,久而致筋脈氣血癖滯、痹阻經絡、氣血不暢、不通則痛,所以充分運用艾灸可以滋肝補腎、補氣活血、溫陽散寒、疏經通絡的功效,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關節炎。



關節炎的發病機理非常複雜,除自然的生理退化之外,潮濕、寒冷等氣候環境因素,是誘發和加劇骨性關節炎進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春雨綿綿的春季往往是關節炎的高發季節。

1、這兩類人最易中招

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春季常常因為怕冷而窩在家裡,由於活動少,關節部位出現粘著感,稍微一動就會疼痛,這就是關節炎犯了。

春寒依舊料峭,這樣的天氣容易引起四肢血管收縮,血供減少,而許多年輕女性在寒冷季節喜歡下身穿一條緊身薄褲,穿靴子、裙裝,外罩一件長大衣。


雖然大衣在表面看來能把膝蓋遮擋住,但是寒冷的春風還是會順著腿滲進關節處,造成腿部血管痙攣,使膝關節周圍供血減少,導致關節抵抗力下降。

年輕時可能因體質好,暫時不會表現出來,等到中年後關節炎甚至其它疾病就會悄悄找上門來。



2、艾葉性溫,能除寒濕


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

“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說的是艾葉味苦、辛,性溫,入十二經脈。

艾葉易燃,火力溫和而滲透力強,通過刺激皮膚感受器,激發調整機體相關係統的機能。

3、艾葉疏風散寒,祛風濕


常用主穴有:阿是穴(痛點)、大椎、陰陵泉、足三里。

然後再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配穴,一般來說,艾灸取穴以痛點為主。


配穴


急性期配至陽、靈臺、並在督脈上找壓痛點;

關節畏冷者配神闕、關元;

局部紅腫者配曲池、血海;


肩關節痛配肩髃、肩髎;

肘關節痛配曲池、手三里、小海;

腕關節痛配陽池、合谷、外關;

髖關節痛配環跳、風市;

膝關節痛配膝眼、陽陵泉、鶴頂;

踝關節痛配絕骨、丘墟、崑崙;

脊柱關節痛配夾脊、督脈痛點。

灸法:施灸時每次選主穴與配穴各1-3個,用灸大夫艾灸儀實施溫和灸,每次施灸時間為35-50分鐘,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

文章來源:岐黃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