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中風了按摩足腿部的幾個穴位可有助康復,試試吧或有奇效


中風後遺症是中醫對腦血管意外所引起機體病變的總稱,主要包括腦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血管管腔阻塞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兩大類。
如出血部位在腦實質內為腦出血;出血部位在腦表層與腦膜的間隙,則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血液中的成分在腦血管內凝集或由腦血管以外流入的異物(栓子)阻塞管腔所致,前者稱為腦血栓形成,後者叫腦栓塞。不論是出血性腦血管疾病或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發病都很急,病勢嚴重,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除腦血栓形成發病較緩外,其餘發病都急驟。各病如度過危險期,大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面癱、單側上下肢癱瘓無力、口服喁斜、周身感覺遲鈍、言語不清、意識障礙等。對中風後遺症進行足部按摩療效較好。



有效穴位

陽陵泉、足三里、太衝、三陰交、太谿、水泉、湧泉等穴。


按摩手法

1、點按陽陵、足三里 50-100次,力度以脹痛為宜。

2、按揉太衝、三陰交、太谿、水泉各50-100次,力度適中。

3、掌根擦湧泉150次,力度稍重。

有效反射區

大腦、垂體、頭頸淋巴結、腎上腺、甲狀旁腺、心、肝、脾、肺、腎、腹腔神經叢、輸靈管、膀胱、外號、內髖、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腰椎、胸椎、頸椎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1、按揉大腦、心、肝、脾、腎、腎上腺、甲狀旁腺、膀胱各反射區50次,力度適中。


2、點按垂體、頭頸淋巴結各30-50次,力度以脹痛為佳。

3、推壓輸尿管、肺反射區各50-100次,力度輕緩。

4、刮壓腹腔神經叢、內外髖、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腰椎、胸椎、頸椎名50次,力度稍重,以脹痛為宜。


生活注意

1、要定期為患者翻身並揉捏受壓部位,以防褥瘡。

2、幫助患者進行身體鍛煉活動。

3、注意營養合理,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

文章來源:健康養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