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拍拍按按這3點,體內濕氣跑,疾病不敢擾,簡單有效
濕氣重在這夏季給很多人帶去了煩惱,不僅影響工作生活的質量還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口臭,食慾不振,昏昏沉沉,容易疲憊,精神不佳這些都跟濕氣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簡單輕鬆得將體內的額濕氣祛除呢?肯定是有的聽我一一道來。
平常體內濕氣重有些什麼現象呢?
大便不成形,稀溏,總黏馬桶。這些都說明體內有濕氣。
①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小肚子大都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②胃口不好,吃什麼都覺得沒味道,嘴裡發黏。
③身體發沉、發重。起床後覺得腦袋沉沉的,也是體內有濕的表現。
④舌頭伸出來時,邊上有齒痕甚至胖大舌、裙邊舌,這就是濕氣重的表現。
其實有這些表現的話,只需按揉這三個穴位就能夠輕鬆得將體內的濕氣祛除。
1、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2、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鐘。
功效: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3、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功效:湧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其實按摩穴位來祛濕的方法是屬於食療一類的,中國的中醫博大精深,不僅穴位按摩有效祛濕,其實用中醫的食療也是很不錯的。
白朮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朮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 5片。
制法:1、先將豬肚洗淨飛水。
2、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3、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適應症:白朮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慾,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
前面在講3個穴位祛濕的時候有講到一個湧泉穴,其實湧泉祛濕大有功效。每天找准穴位來按是相對的麻煩,但是可以有一方法不用按只要睡覺的時候貼著就能祛濕,那就是穴位敷貼祛濕,比按揉穴位還簡便有效。
可以使用中藥穴位敷貼的療法進行排濕,穴位敷貼是我國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特色療法裡,運用最廣泛的一種療法。央視台的“ 健康之路”有一期節目專門請中醫名家講解過。睡前可敷貼在足底的湧泉穴,晨起撕除,在安然中除濕。中藥穴位敷貼膏藥,經現代改良叫酵素足貼,古代名曰“延年湧泉膏”可在馬/雲-平台那直接找“王三喜祛濕”此配方有獨家的發酵姜根粉,市面其它都沒此好。
文章來源:四十而不惑
平常體內濕氣重有些什麼現象呢?
大便不成形,稀溏,總黏馬桶。這些都說明體內有濕氣。
①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小肚子大都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②胃口不好,吃什麼都覺得沒味道,嘴裡發黏。
③身體發沉、發重。起床後覺得腦袋沉沉的,也是體內有濕的表現。
④舌頭伸出來時,邊上有齒痕甚至胖大舌、裙邊舌,這就是濕氣重的表現。
其實有這些表現的話,只需按揉這三個穴位就能夠輕鬆得將體內的濕氣祛除。
1、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2、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鐘。
功效: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3、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功效:湧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其實按摩穴位來祛濕的方法是屬於食療一類的,中國的中醫博大精深,不僅穴位按摩有效祛濕,其實用中醫的食療也是很不錯的。
白朮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朮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 5片。
制法:1、先將豬肚洗淨飛水。
2、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3、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適應症:白朮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慾,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
前面在講3個穴位祛濕的時候有講到一個湧泉穴,其實湧泉祛濕大有功效。每天找准穴位來按是相對的麻煩,但是可以有一方法不用按只要睡覺的時候貼著就能祛濕,那就是穴位敷貼祛濕,比按揉穴位還簡便有效。
可以使用中藥穴位敷貼的療法進行排濕,穴位敷貼是我國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特色療法裡,運用最廣泛的一種療法。央視台的“ 健康之路”有一期節目專門請中醫名家講解過。睡前可敷貼在足底的湧泉穴,晨起撕除,在安然中除濕。中藥穴位敷貼膏藥,經現代改良叫酵素足貼,古代名曰“延年湧泉膏”可在馬/雲-平台那直接找“王三喜祛濕”此配方有獨家的發酵姜根粉,市面其它都沒此好。
文章來源:四十而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