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脾胃經上的除濕熱大穴要勞記

《黃帝內經》中說:“諸濕腫滿, 皆屬於脾胃,”也就是說多數的濕病、腹脹、胃脹等疾病都跟脾胃有關。試試脾經胃經上的健脾胃大穴修正脾胃之氣, 除濕除熱很有益。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如何用脾胃經上的養生大穴來養好脾胃, 防治濕熱。



循經按摩脾、胃經,扶正除邪濕熱不生方法就是找到身體的脾經、胃經,從下到上循經推拿按摩五六遍,尤其是在穴位上要注意稍用力, 或借按摩鎚敲打使用。重點使用脾、 胃經上的除溫熱大穴。

方法是:借用一張人體經絡穴位圖,找到脾經和胃經上的祛濕熱保健大穴,如:大都穴、太白穴、公孫穴、商丘穴、三陰交穴、明陵泉穴、承滿穴以及關門穴和伏免穴、陰市穴和內庭穴等,然後用艾條條這些穴位,每個穴位5~10分鐘,隔天一次,堅持半年一個月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大都穴



大都穴: 歸屬於脾經,能夠健脾和胃,理氣化溫,清熱解表。在足內側緣, 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歸足太陰脾經。

太白穴: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屬於脾經腧穴、 原穴。在足內側緣, 當足大趾本節(第一既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歸足太陰脾經。

公孫穴: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屬於脾經絡穴;八脈交會穴。在足內側緣, 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歸足太陰脾經。

商丘穴: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 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歸足太陰脾經。


三陰交



三陰交: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硫經通絡。小腿內側, 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脾經穴。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地機。歸足太陰脾經。

陰陵泉:健脾利溫,調補肝腎,通利三焦。在小腿內側, 當脛骨內側後下方凹陷處。屬脾經穴。

承滿:理氣和胃, 除脹降逆。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兩寸。歸足陽明胃經。


關門

關門:健脾和胃,理氣化溫,利水止瀉。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兩寸。歸足陽明胃經。

伏免:溫經活絡,疏風祛濕,強腰壯腎。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歸經足陽明胃經。




陰市穴:溫經活絡,疏風祛濕。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 歸經足陽明胃經。

內庭穴:清胃瀉熱,通絡止痛。在足背,當第二、三足趾間, 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歸足陽明胃經滎穴。


在我們的身體裡面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根據《黃帝內經》中經絡理論的介紹,脾經、胃經包括其他一些穴位, 比如足三里等都是調理脾胃的重要穴位,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防脾胃虛弱,避免濕熱襲身也好,還是防治其他脾胃病也好,都可以運用體內穴位來養護脾胃, 防治疾病。

文章來源:KGH健康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