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是嚴寒的到來。說到冬天的養生原則就是養藏,現代人的生活條件太好,離自然越來越遠了。這裡就體現在夏天的冷與冬天的熱,完全是逆天而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到一個問題:北方的冬天每年在來暖氣之後醫院裡的病人要比來暖氣之前多得多,尤其是兒科門診,兒童的感冒、腹瀉等病症全面爆發,這是為什麼呢?

謹防暖氣綜合徵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為什麼暖氣會傷害人體呢?這就要講一講人體在冬天和夏天不同的運行模式。人體的構造是適應天地能量場運行而形成的。

夏天,陽氣盛,天地氣機運行於上,人體氣機運行於表,所以體表汗多。

冬天,陰氣盛,天地氣機閉藏,人體氣機運行於里,體表關閉無汗。

這有什麼意義呢?這就好比一棵樹,樹在夏天長葉子,在冬天長根。如果一棵樹,在冬天沒有長根,根部沒有發育好,那麼到了夏天的時候就不能很好的長葉子,樹就不能長高。

人體在冬天的時候,氣血運行於內,主要來滋養我們的五臟;到了夏天的時候,氣血運行於外,主要滋養的是我們的肌肉。所以人到了夏天會比較活躍好動,冬天比較安靜。

冬天北方室內有了暖氣之後,室內溫度很高,有的達到28攝氏度,甚至更高,許多人都穿著半袖衫、短褲,大家在室內都是過著夏秋的溫度,整整缺少了一個季節。這就造成了「樹不長根」的結果。

《黃帝內經》裡講過,在冬三月,人適合閉藏。如果你讓室內溫度升高,人就容易從皮膚洩掉精氣。

《黃帝內經》同時還提到:「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意思就是到了春天的時候會四肢軟弱無力,包括機體上的關節、肌肉等會發生疾病。「春困」就是一種痿厥的表現,人會感到倦、乏。

中醫還有句話叫作:「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春天很多人易發哮喘、頭痛、頑固的咳嗽等等,許多老人都說春天容易翻舊病,其實都是因為冬天沒有保存好精氣。

打個比方,比方說植物,我們都說現在把植物都伺候得很好,可為什麼還會養死呢?尤其是我們在北方的室內,四季不全,不養根,樓房又不接地氣,植物就特別容易被養死。

至於南方的冬天比較陰冷,普遍沒有暖氣,這個問題相對比較少,但南方有南方的問題。在南方還是不要住在潮濕陰冷的地方。

冬天「南宜溫補,北宜清淡」。南方潮濕,可以吃點溫補的東西。什麼樣的溫補呢?並不是吃大魚大肉,而是可以吃一點桂皮、大料這些辛溫的東西,幫助活化氣血,也能夠禦寒。

北方有了暖氣之後,冬季進補、貼秋膘這樣的事情就不適宜了。一定要清淡,許多人迷信「冬季進補,上山打虎」這樣的說法,然後出現胸悶、心煩、燥熱等症狀,出去戶外吸一口涼風反倒舒服了。

這就是因為他在暖氣的環境裡,再加上進補,太多的能量憋在體內,出現了肺熱,身體的運行已經失衡。

我建議北方開暖氣的室內的溫度不要高於15攝氏度,這是對於人體沒有傷害的一個溫度,如果實在覺得冷的話,也不要超過18攝氏度,這是一個極限了。



冬天盡量以收攝為主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除了溫度和天時的順應之外,我們主觀上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保養身體呢?

首先,要少吃麻辣,麻辣是屬於發散的,主要發散的是人的精氣、元氣。麻辣與桂皮的溫補不同,人一吃麻辣發散精氣,就容易興奮,不利於冬天閉藏。

在南方可以用一點桂皮、當歸熬水或者煲湯,起到活化氣血,溫補禦寒的作用。

北方因為有暖氣又乾燥,不適合吃辛燥的東西,例如:辣椒,麻辣口味的火鍋、香鍋等等;而是比較適合吃一點滋陰的東西,例如:銀耳、木耳、山藥、蒸過的梨等等,這些都是能夠滋陰的食物,但不要吃生冷。

其次,不要過於操勞。《黃帝內經》講冬天天地閉藏,人也應該閉藏,如果你工作太繁忙、太操勞,這是不適合養生的。

至於運動,冬天只宜輕微運動,稍稍活動一下身體和氣血,冬天劇烈運動出汗會大傷元氣。冬天最適合的運動是「導引」。導引是什麼呢?比如:打坐、站樁,這些方法都是把氣血往下引的。

此時應該順應天地氣機,減少頭腦的思慮和煩躁,讓氣血下行,而不是做那種激烈型的運動讓自己大汗淋漓。

另外,冬天還有一個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泡腳,泡腳也是可以引氣血下行的。睡前是人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刻,也是需要閉藏的時候,所以我們一般常說睡前泡腳、冬天泡腳都是非常好的。

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所以真正的養生投資是不用額外花錢的,不僅不花錢,還省錢是一本萬利的投資。

再來談談冬季藏精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藏精?遺精怎麼辦!

中醫認為冬季是藏精的時節,精要藏得住,藏得深,就像藏一個寶貝一樣,如果腎精能夠單獨分離出來,那最好藏在有5 米鋼板保護的銀行金庫內,誰也別想盜走!

腎精是人體最寶貴的能量資源,就像人體的核能一樣,就像液體鑽石般寶貴,《黃帝內經》中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這就告訴我們,如果不懂得冬季養藏之道,在冬季依然精液頻洩,那麼身體必然會日趨衰弱,到來年春天很可能會爆發出各種傷精症狀,人的精氣神也會變得極度萎靡,就像行屍走肉一般,一看就是氣色極差、鬼氣纏身,讓人看了很不舒服,甚至很厭惡。

善養生者,必奉於藏!藏功一定要好,冬季要格外注重養藏,就像運動員格外注重冬訓一樣,通過冬季的養藏和積累,在來年就會迸發出超強的身心狀態。


冬季養生分享以下五個要點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1、適量鍛煉,格控制出汗量。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冬季鍛煉,不僅能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還可以磨煉意志。堅持冬季鍛煉的人,身體強健,禦寒能力強,但是如果鍛煉的方式和鍛煉的強度安排不當,則容易導致感冒或者其他的身體不適。

冬季鍛煉的方式,諸如太極拳、養生氣功、慢跑、快走、跳繩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年輕人打打球也很不錯,但要注意運動量,也要做好自身防護。動則生陽,陽虛的人應以動養為先,但切記不可過於劇烈,陰虛的人應以靜養為先,但也需配合動養。動靜結合,方合養生大道。

鍛煉的過程中也要學會控制出汗量,大汗傷陽,對身體恢復很不利,偶爾一次大汗還不覺得,如果經常出大汗,人很快就會虛掉。之前就有戒友聽說跑步好,就天天幾千米,結果身體恢復反而不理想。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冬季養生要“無洩皮膚”,意思是說不要使皮膚開洩而出汗,中醫認為,“蓋汗之為物,以陽氣為運用,以陰精為材料”,汗液就是陽氣蒸騰陰液所致,因此出汗過多也會損傷陽氣。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2、天人相應,早睡晚起,增加日曬量。

中醫認為冬季養生應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所以古人主張要“早臥晚起”,早睡以養陽氣,晚起以固陰精。

冬天一定要多曬曬太陽,曬太陽的時候又可以重點曬曬頭部和背部。冬天曬太陽就是接天氣,可以起到生髮、滋養人體陽氣的作用,讓人體陰陽達到一個平衡。

在冬天裡曬太陽,對增加人體皮膚和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提高造血功能、調節中樞神經、增強人體各部位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均大有益處。特別是對骨質疏鬆症,有著非常好的療養效果,人體腹為陰,背為陽,很多經脈和穴位都在後背,曬這裡能起到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坐著、站著或者鍛煉時,可以後背對著太陽。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3、多做養生功法,嚴格控遺。

一定要在養生方面多下功夫,懂得養生的會恢復得更快、更好。養生是門大學問,開始自覺鑽研養生知識,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養生覺悟,養生覺悟上去了,對恢復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知道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什麼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怎麼做才能恢復得更好,這些都是學問。

必須要學會養生,養生就包括戒色保精的內容。

進入冬季後,很多人也出現了頻遺,如何控遺是一大難關,出現頻遺也很影響身體的恢復,畢竟遺精也是漏,冬季這個養藏的季節裡,這樣頻繁地漏,損失也是非常大的。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4、注重食療,提升免疫力。

俗話說:冬天進好補,來年打老虎!做好食補,少進藥舖。冬季有補冬之說,冬天是應該在食補方面特意加強,這樣明年春天來臨時,就會龍馬精神,虎虎生威。

但是食補方面的水也很深,有的人一聽說進補,就以為吃山珍海味肥甘厚膩才叫補,結果往往是瞎補亂補一通,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補出不少毛病。補也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安排,千萬不可盲目瞎補,適合別人的食材,很可能完全不適合你,別人吃了一點事都沒有,而你吃了很可能就會出現腹脹便秘或者開始便溏。

在食療方面,我首推粥療,山藥粥、紅棗粥、百合粥、五穀養生粥、紅豆薏米粥、核桃粥、燕麥粥、黑芝麻粳米粥、銀耳白果粥、 蓮藕大米粥、南瓜小米粥、五仁粥、栗子桂圓粥、五豆粥、胡蘿蔔粥、芡實粥、 仙人粥、黑米八寶粥等等,這些粥都不錯,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食用。

補物實在很多,並不一定要大葷大肉,每天大葷大肉,實在很危險,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長期高脂飲食(大葷)不僅會加重腎病患者已有的腎損害,也會導致健康人的腎臟受損。

冬補我是不建議吃大葷的,肉還是盡量少吃,這樣對控制慾望很有幫助。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順應天地之道從來都是最好的養生(黃帝內經)

5、心地善良、心靈純淨、心胸開闊、心情愉悅。

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養心,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相也是如此,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現代人就是心太累,各種煩惱,而且心也太髒了, 充滿了積垢,特別是黃毒的積垢,潛意識裡太多太多了,很多人經常看H,把自己整個兒洗成了黃腦,看到女性馬上就條件反射地起邪念,渾身上下籠罩著一股邪穢之氣,讓人厭惡。

《中外衛生要旨》:“常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仁者養心,仁就是要做到溫和、善良、寬宏、厚道。仁心仁德、養心立德是一個人健康的內在要素。

唐代大醫孫思邈認為“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 。中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氣血勻和,陰平陽秘,所以能健康長壽。荀子言“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孔子更精闢地指出:“大德必得其壽”。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我們應該保有一顆善心,多行善事,積善成德,善則生陽,助人即助己,為善最樂,妙不可言。《黃帝內經》也強調“德全不危也”,同時也說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暢通的經絡需要的是清淨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淨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久而久之,疾病必然會爆發出來。不僅要讓心保持清淨純正,更要讓心充滿善意,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靈,自己的心胸也要保持開闊,如海闊天空一般,是一種大場面、大境界,堅持修善之人,一定會感受到真正的大快樂、大愉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