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黃帝內經》:順應春天,向陽而生,護肝養心!(春捂)

《黃帝內經》:順應春天,向陽而生,護肝養心!(春捂)
《黃帝內經》:順應春天,向陽而生,護肝養心!(春捂)

三月仲春,最宜養心

《黃帝內經》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所以,護肝要先養心。

這裡的養心,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心臟,還包括人的情緒、心境的控制。中醫認為春季主木,肝火旺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脾氣大容易發火。

人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

我國醫學界也有人曾調查過400名肝癌患者,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愛發脾氣,經常生氣。生氣大怒時,肝臟細胞新陳代謝速度減緩,從而加重肝排毒淨化的負擔。

《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逆,脈滿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靈樞·百病始生篇》說:“喜怒不節,則傷臟。”

都是在說,情緒失常失和、過激、過度,終會轉化為致病因素,導致種種疾病。

所以,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利用休息日並選擇利於出行的天氣,邀約三五個親朋好友,一起去郊外旅遊踏青,置身於大自然的環抱之中,使心情開朗、神清氣爽。




逆則傷肝,夏為寒變

《黃帝內經》:順應春天,向陽而生,護肝養心!(春捂)


春天生物推陳出新,生氣盎然的季節,心境平和之下,人的肝氣也開始旺盛,排濁氣,暢氣血,正是調肝養肝的好時機。

《黃帝內經》有言:“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季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

而春天屬性為木,在人體就是肝經,如果未得到充分的生髮,到夏季心火就會不旺,供生長的東西就會不足。

根據天人合一的理論,這個季節人們應該晚睡早起,衣著寬鬆,適當散步,使精神輕鬆愉快,保持體內的生機,不要過分勞累或發脾氣。否則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因為,人和世間萬事萬物一樣,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規律。違背這些規律,就會傷及肝臟,到夏季就會寒變。這就是所謂的“春不生,夏就不長”。


向陽而生,應春養身

《黃帝內經》:順應春天,向陽而生,護肝養心!(春捂)

想要養護心肝肝,就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便是“春捂”,隨著春天歸來,天氣也漸漸暖和,但是老話說“春天孩兒面,一天變三變”,在乍暖還寒春季,過早地脫掉保暖的冬裝,一旦遭遇急升驟降的氣溫,忽冷忽熱地刺激人體神經系統。

而一些體質較差的人,體內功能發生紊亂,調節失控,出現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被某些病菌、病毒攻破“防線”,導致疾病纏身。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所以,春天要“春捂”,注意防寒保暖。諺語“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要保持適當運動,但是春天百花盛放,室外大多紛飛著花粉和柳絮,並不適合做劇烈的室外運動,而《醫門法律·臟腑賦》又說:“人身運動,由乎筋力所為,肝養筋。”

所以,春天養生運動,最好是做一些室外有氧運動,瑜伽、太極、普拉提之類,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對於舒緩肌肉、活動關節有著顯著效果。

飲食上,民間有句諺語“春吃嫩芽夏吃瓜,秋吃果子冬天根”,所以春天講究要少吃肥膩葷肉,多食用新鮮蔬菜。

另外,《易經》中將春天稱為“少陽”,即天地之陽氣性特徵逐漸上升,陰性特徵即寒氣逐漸慢慢下降的過程。

所以春季要特別注重養陰,多食用一些諸如百合、山藥、蓮子雪梨之類的食物。

除此之外,《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至夜臥時,用熱湯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以洩風毒腳氣,勿令壅滯。”就是說,春天早上梳頭、晚上用淡鹽水泡腳,能促進人體氣血運行保健防病。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