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導讀:《黃帝內經》裡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即使在今天,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可謂是先見之明。中醫的優點,就在於非常注重人體的自我修復力。中醫有言“三分治,七分養”,指的是:在病人康復過程中,醫生和藥物所起的作用較少,身體的恢復更多依賴於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人體自我修復能力的過程。盡量依靠自身修復來治癒疾病。現代醫學已經發現,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最高明的治療手段都是通過修復人體自愈系統的平衡,來提高人體的自我痊癒能力。因此,治療的方法不應該是單純中止疾病症狀,而是協助人體完成它該完成的工作。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上醫治未病”,是說:最高明的醫生,往往在一個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把它給治好了,這是中醫的最高境界。如何去“治未病”?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養生。中醫的精華,是求醫不如求己,而求己,就是學會使用人體自有的經絡穴位,激發人體的自愈潛能。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然而,在中醫針灸理論裡,除去365個經穴,還有大量的經外奇穴、阿是穴,從古到今陸陸續續都有人在發現新穴。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要記住的是那些能養生養命的大穴即可。這樣的大穴並不多,是從遠古就傳下來的。




如何正確的使用養生之穴?首先要知道經絡穴位養生邏輯:保養先天、滋養後天、疏通氣血。

35歲以前的人養生,要保先天,可壓臍(神闕穴)、擦湧泉和揉太谿穴;35歲以後的人養生,要養後天,可按摩足三里;而通氣血的捏脊法,老少皆宜,可伴隨人的一生。

先天之本決定了一個人35歲之前的健康狀況,如果說,年輕人也要養生的話,重點就要放在開發先天之本上。

怎樣保先天?依靠三個穴就行:神闕穴湧泉穴太谿穴

神闕就是肚臍,這是人體五臟六腑之根,是神元歸藏之本,是調整身體整體狀況的“黃金分割點”。按壓肚臍能激發人體的元氣。有使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等作用。

【位置】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歸屬任脈。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操作】揉肚臍及四周。

這裡給大家總結了一下揉腹的方法,但是大家不要拘泥於這個方法,如果自己操作的時候有一點點偏差亦是無妨。養生保健主要是兩點:自己舒服、長期堅持。

揉腹早一次晚一次,選擇在睡前、起床後最好,如果有恆心,也可以在午後加一次。練一周左右就可感覺腹內氣隨手轉呈恍惚蕩漾之象,堅持一個月,能感受到驚人的變化。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躺著按

取仰臥位,以右手撐按順時針方向繞肚臍眼揉腹,先從肚臍眼開始轉圈兒,一圈接一圈逐步擴大,直至揉遍全腹。按揉力度應該適中,以不產生痛感為前提。

站著按

右手的手心對著肚臍神闕穴,以肚臍眼為中心,順按36下,反過來又按36下,每次正反為一組,可以多做幾組。

提醒:具體一次揉多長時間,應量力而行,10~30分鐘均可。洗澡後毛孔張開,這時按摩效果最好,按摩前用熱毛巾敷一下腹部,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轉速要慢而勻。初練揉腹,速度應該是每2-3秒轉一圈,30分鐘的轉數應該在600-900下之間。轉得太快手臂容易累,注意力也跟不上,而且轉快了就沒有了力度。沒有力度的揉腹,效果是有限的。

揉腹時,經常會出現腹內有溫熱感、飢餓感,或產生腸鳴、排氣等,屬於正常反應,不必擔心。

禁忌:腹部按摩不要在過分飢餓或飽餐的情況下進行。如腹部皮膚有化膿性感染或有腸炎、痢疾、闌尾炎等急性炎症時,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擴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

這個動作很簡單,也很容易做,但是必須要堅持,貴在堅持,天長日久地做下來,還真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作用是不大的。

只要堅持一個月,就有驚人的變化,腸道通暢了,褲子鬆了,不失眠了,身體都硬朗了,身上的老病、慢病慢慢抽絲而去!

湧泉穴位於腳心,是腎經的源頭,而腎是人的先天之本,摩擦湧泉就是激活生命的活水源頭,也是養生的必用之穴。壓臍和摩擦湧泉穴,能保護人的先天之本,並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你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操作】用手摩擦腳也可以。但是使用腳心相互摩擦,能同時刺激雙腳之“湧泉穴”是比較合理的。如此反复做三十六回。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太谿穴是補腎修先天之本的要穴。太谿穴是腎經的原穴。此處腎經的經氣最旺,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腎經的氣血從足底湧泉穴噴薄而出,轉而向太谿穴匯聚,並在太谿穴形成一個能量巨大的腎精聚集地,如大的溪流在此慢慢摶聚。太谿因此得名。

太谿穴被古代醫者稱作為“回陽九穴”之一,對人的生命活動有著重要的溫煦、促進和振奮作用。古代的醫家甚至用它來斷生死。面對垂危的病人,如果太谿穴有微弱的脈搏跳動,說明尚可一救。如果沒有脈搏跳動,則大多回天乏力。

《會元針灸學》中有這樣的記載:“太谿者,山之谷通於溪,溪通於川。。。故名太谿。”也就是說,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從這個釋名可以看出,此穴可以源源不斷滋養人體的腎臟之水,與腎臟的健康息息相關。所以說,要想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就必須激活腎經。而要激活腎經,就要從太谿穴著手,也就是從源頭開始,太谿穴就是腎經的源頭。

我們都知道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中醫說腎陰和腎陽是生長發育的根本,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根植於腎,腎一旦出現問題,人體就會百病從生。而作為腎經的原穴,太谿的作用自然是非常巨大的。

可見,要想滋陰補腎、修復先天之本,太谿穴是要穴。

【位置】太谿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用手指按揉有微微的脹痛感。

【操作】可以每天在睡前按摩兩側太谿穴200次,以感覺酸脹為佳。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者,還可以用艾灸的方法來刺激。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此外,太谿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谿穴相比,足三里偏重於補後天,太谿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建議大家從太谿穴開始。




如何養後天?脾胃為後天之本,足三里是胃經上的要穴,直接影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按摩足三里,胃就能得到充分的調養,不管吃什麼都能充分消化,人體就不存在缺乏營養的問題;反之,如果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吃再多的補藥、補充再多的營養成分也是白搭。很多病都源於脾胃虛弱,按摩足三里鞏固了人的後天之本,所以古人認為它能治百病。我們用它來養生,真的是一勞永逸的事。人到了35歲之後,後天之本開始主導健康,而堅持按摩足三里,就能胃口大好、精神特棒,健康快樂地盡享天年。

【位置】位於小腿前外側,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即3寸)寬處,按壓有酸脹感。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操作】因為小腿部皮膚較厚,力量可以適當大些。但用力時不可以憋氣,否則容易引起血壓上升。操作不限時間和場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恆才能有效。

如何通氣血呢?一個方法捏脊。

捏脊就是捏脊梁骨。脊背是全身氣血運行的大樞紐,最怕瘀積。只有脊背這個樞紐通暢,氣血運行通暢,才能帶走瘀積,滋養全身。人體氣血在運行過程中,因為內感七情、外感六淫邪氣,勢必出現瘀積、堵塞,而且通常是在背部阻塞最多。我們可以發現,小孩子的後背皮肉鬆軟,能提得很高,但很多中老年人就難以提起,這可不是肌肉結實的象徵,而是體內的瘀積造成了皮肉的粘連。所以,捏脊又被稱為“捏積”。將後背皮肉間的這種粘連捏散,恢復脊背的氣血暢通,這樣,影響老年人生活的一些小毛病也會徹底消除。




捏脊是一個老少皆宜的養生之法,由於捏脊不能自己操作,得別人幫著操作,因此,捏脊還是一個感情交流的過程。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給他捏脊,把慈愛化作了孩子的健康;

父母老了,兒女給他們捏脊,兒女的孝順化作了老人的欣慰;

夫妻之間互相捏脊,其樂融融;

老兩口之間互相捏脊,一生相濡以沫的深情更是溢於言表!

捏脊:人體前為陰,後為陽。脊柱為陽中之陽!

捏脊基本方法為:三捏兩提。給小孩、大人捏脊(除高燒、高血壓外)都從尾骨向上捏到大椎,即:從陽中至陰(長強)到陽中至陽(大椎),為強力通補陽氣之法。

4個穴位2個手法,老少皆宜“治未病”(保先天、養後天、通氣血)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後向上提兩下,反手用2、3、4指尖貼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著捏起尾骨上的肉開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後每捏2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辦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來。”

要點: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兩下;

2、到大椎後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後,要用手掌從上向下來回搓幾遍,令其後背發紅發熱。天冷可以隔著衣服捏和搓。

5、最後還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捏脊時,如果感覺比較疼痛,可以在被捏部位塗抹潤膚露等水劑、粉劑,既可以潤滑減輕疼痛,又不油膩;還可在捏脊前輕揉脊背部,使皮膚放鬆。

35歲前,重在保養先天,可揉壓臍周、擦湧泉、揉太谿穴;35歲後的人養生,重在補養後天,可按摩足三里;而疏通通氣血的捏脊法,老少皆宜,可伴隨人的一生。

治病大藥千千萬,養生之法何須多?

大道至簡,經絡養生。

不花錢、不吃藥,學會了激活人體自愈能力,能調百病。好的方法記得告訴家人和朋友。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文章來源:格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