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在中醫裡,脾的功能非常強大,被稱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為防病治病儲備最大的能量。



因此脾經在身體的地位也大大增加!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脾經

脾經的全稱是足太陰脾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散舌下。

足太陰脾經本經脈腧穴有: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衝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

脾經的運行時辰:9:00-11:00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經上的這些奇妙穴位

脾是後天之本,所以,脾經上的穴位對於後天身體的養護特別重要。今天要介紹的這些脾經上的穴位,各個神通廣大,堪稱大藥。

1、隱白穴——通鼻竅

隱白最大的功用在於止血。所以,平時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多用它來治療。

隱白還有通鼻竅的功能,所以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掐按此穴來緩解症狀。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2、太白穴——緩胃痛

此穴對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胃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還能緩解食慾不佳、腹脹。刺激的方法為揉按,以感覺稍有痛感為宜,每天120次。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3、公孫穴——抑胃酸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這個穴位的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這對於從前有胃病,或者想減肥耐飢的人來說再適合不過。因此,它有減肥功能。刺激方法為揉按,以感覺酸脹為佳,每天120次。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4、消炎藥——商丘穴

商丘穴的最大用處之一在於消炎。下身的很多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等,都可以通過揉按商丘穴來緩解。

商丘穴能消炎的道理,在於其正好對應足底反射區中下身淋巴反射區。此外,商丘可以調運全身,尤其是脾經氣血,提高血液循環質量,有助於炎症、疼痛物質的排出。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5、三陰交——婦科病

“三陰交”就是肝、腎、脾3條陰經交會的點,所以這一個穴位就可以治3條經上的病症,可謂一穴多用。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有病時按揉該穴會非常痛、非常敏感。三陰交穴還可以緩解痛經。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6、漏谷穴——小便不利、前列腺

“漏谷”是穀子漏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東西,沒能得到很好地消化,營養沒吸收,又排出來了,這叫做“完穀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療。它還可以治療小便不利,對男性前列腺問題很有療效。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7、地機穴——腸胃運化

“地機”就是大地充滿生機的意思。所以揉地機穴可以增強整個腸胃的運化功能。地機穴對胰腺很有幫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過揉地機穴來防治。

8、陰陵泉——祛濕

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9、血海穴——止瘙癢

血海穴又稱為百蟲窩,意思是有一百條蟲子在那里扎窩。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緩解身體瘙癢,見效很快。另外,血海穴是補血的中藥穴位,調度全身血液。它和足三里穴一起,堪稱補氣補血的兩大重要保健穴位。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脾經的小妙用

胖人減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經

如果在推小腿的過程中發現痛點正好壓在脾經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經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經上的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這4個穴位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記得那麼詳細,您就索性順著脛骨內側邊緣上下推。哪個穴敏感,哪個穴痛,您就多揉哪個穴。

經絡|脾經,人體的大藥房,尤其是這幾個穴位,用好了受益一生!(增強人體氣血)

所以,要想祛除疾病,永葆身體健康,就得隨時把新鮮氣血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讓血液總是保持一種快速周流的狀態。沒有淤血的堆積,身體就不會生病。

文章來源:中醫推拿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