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ds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什麼穴位如此神奇?不賣關子啦,這就告訴你——它就是內關穴~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一、從俞穴特性來看

內關是心包經的絡穴,別走三焦經。

心包經經脈:起於心中、下膈、歷絡三焦。

三焦經經脈:散絡心包,下膈,偏屬三焦。

由此看來,上、中、下三焦部位,凡是胸腔、腹腔及五臟六腑的間隙,皆為心包與三焦兩經所走遍。

因此,內關穴對於一切內臟疾病,凡是屬於實證、熱證都可以考慮應用,所以有“一切內症針內關”的論點。

內關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陰維脈。

而陰維脈則發於腎經的築賓穴,上行入腹,循脅肋,上胸膈,故內關能治胸、脅、腹部疾病;但如屬虛寒證,宜加灸膻中、中脘、氣海等穴,以助陽溫中散寒。




二、從病候來看

內關穴屬於心包經,而心包經病候是主脈所生病,心包為心之外圍,代心受邪,心主血脈,因而,內關能通脈活血以治心痛。

內關為心包經的絡穴,別走三焦經,而三焦經病候是主氣所生病,所以內關穴又能調氣開鬱,以治五臟六腑之氣滯血瘀的實證熱證。

三、從厥陰主風來看

心包與肝兩臟同屬厥陰經。

按《素問·六微旨大論》:“厥陰之上,風氣治之”,心包代心行令,表達喜樂,心藏神,肝藏魂。

心情舒暢則心包與肝兩臟之氣機如春風之拂煦,神魂寧靜,心平氣和;若情志抑鬱則心包與肝兩臟最易化火生風,風火迫使神魂妄動不寧,可以形成癲、狂、癇症。故取內關功能舒肝熄風,寧心安神。

但癲、狂、癇的發病原因複雜,多由於氣滯痰凝,痰鬱化火,或陰虛火炎,故治宜滌痰、清火、滋陰等法,因此臨證時獨取內關亦難獲全功。


四、針刺得氣與神經分佈的關係

內關穴的得氣針感,如觸電樣傳導到四個手指(小指除外),療效顯著。


臨床上,常見的胸悶,善太息(呼吸不暢)的患者,針刺內關後,呼吸即刻得到通暢,表明了內關穴善能“調氣開鬱”的療效。

內關穴的針感,有個別的也能傳導到整個五個手指,是通過尺神經吻合支實現的。新經絡公眾號提示:體質較弱者,若針感如電擊樣傳導到手指,則針後留有反應,手指活動時,仍出現觸電樣針感,在持物及手按動作時,更為明顯;有的須經三至五天,方可自然恢復;如恢復遲慢者,宜須針刺後溪穴,能可促其早日恢復。

五、內關的配伍作用及釋義

內關配建裡——治胸中苦悶
內關配公孫——治肚痛
內關配三里中脘——治腹痛
內關配委中——頭痛、胸、脅、腹痛、經閉


一:內關配建裡所治的胸中苦悶,是由於憂思過度,氣鬱不舒,脾胃運化不及所致,或伴有胸脘痞滿,痰凝食積等症(此刻檢查中脘、建裡穴,常可出現反應點)。取內關配建裡有調氣開鬱,消積導滯作用。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二:內關配公孫治腹痛,腹痛的病因,牽涉範圍很廣,不論外感風、寒、暑、濕,或內傷飲食、氣滯、血瘀以及積聚、癃閉、蟲病等,都可能導致腹痛。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公孫為脾經的絡穴,別走胃經,脾之經脈,入腹,屬脾,絡胃,脾經病候有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公孫穴又通於衝脈,衝脈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衝脈為病,逆氣裡急。




故取公孫功能健脾和胃,以治胃脘痛、腹脹,理中降逆以治嘔、噫、逆氣。更有內關調氣以開鬱,通脈以活血,故凡是上腹痛或下腹痛,皆可應用;但“急腹症”,應在確診後,再進行治療。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三:內關配中脘、三里所治之腹痛,多為肝氣鬱逆,胃失和降所致之胃脘痛。

中脘為胃之募、腑之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穴,為胃病的反應點,故能治六腑之疾病;足三里為胃經之合穴,合主逆氣而洩。故中脘與足三里並用,功能理中降逆。加內關以舒肝和胃,可治上腹部胃脘痛;虛寒證宜灸中脘、三里以溫中散寒。

用對這個穴位,可調治“一切內症”(內關穴)

四:內關配委中的作用:內關的主要功能,調氣以開鬱、通脈以活血。而太陽為諸陽主氣,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因此,“血之郄”獨在足太陽經委中穴,善能行氣活血。新經絡公眾號提示:委中在五俞穴中為合穴,而合主逆氣而洩,與內關相配,功能調氣降逆,活血逐瘀以治氣滯、血瘀、逆氣上衝等實證、熱證,如頭痛、胸、脅、腹痛、經閉。

文章來源:崆峒養生匯